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空间物理论文--电离层物理论文--电离层探测论文

基于卫星信标的TEC分布和电子密度反演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2-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1 电离层简介第17-19页
        1.1.2 本文研究意义第19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9-22页
        1.2.1 基于卫星信标的TEC分布研究第19-20页
        1.2.2 基于TEC的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第20-22页
    1.3 论文结构和安排第22-25页
第二章 电离层探测技术及TEC测量原理第25-41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卫星观测系统第25-31页
        2.2.1 COSMIC-Ⅰ第25-27页
        2.2.2 COSMIC-Ⅱ第27-31页
    2.3 电离层层析成像系统第31-34页
        2.3.1 ITS30S相干接收机第31-32页
        2.3.2 ITS33S相干接收机第32-33页
        2.3.3 ITS33S软件系统简介第33-34页
    2.4 电离层TEC的测量原理第34-39页
        2.4.1 双频信标TEC测量原理第34-36页
        2.4.2 三频信标TEC测量原理第36-37页
        2.4.3 实测数据对比第37-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绝对TEC的计算方法与精度验证第41-57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坐标转换关系第41-45页
        3.2.1 地理坐标与地心坐标的转换第41-43页
        3.2.2 站心坐标与地心坐标的转换关系第43-45页
    3.3 绝对TEC的计算原理第45-49页
        3.3.1 计算电离层穿刺点IPP坐标第45-47页
        3.3.2 双站法与多站法第47-49页
    3.4 平均电离层高度的影响第49-56页
        3.4.1 方法介绍第49-50页
        3.4.2 模拟计算薄层高度对多站法精度的影响第50-54页
        3.4.3 实测数据验证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基于IRI模型的电离层层析成像第57-75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IRI模型程序介绍第57-63页
        4.2.1 输入参数第58-60页
        4.2.2 IRI模型输出第60-61页
        4.2.3 IRI模型计算电离层电子密度第61-63页
    4.3 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第63-66页
        4.3.1 电离层层析成像原理第63-64页
        4.3.2 层析方程的建立过程第64-66页
    4.4 迭代重构算法第66-68页
        4.4.1 代数重构算法第66-67页
        4.4.2 乘法代数迭代法第67页
        4.4.3 同步迭代法第67-68页
    4.5 模拟仿真第68-73页
        4.5.1 误差分析第68-72页
        4.5.2 利用LITN数据成像分析第72-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磁暴事件对高精度TEC二维分布的影响第75-85页
    5.1 引言第75页
    5.2 Kriging插值方法第75-76页
    5.3 TEC的二维分布结果与分析第76-84页
        5.3.1 数据来源第76-77页
        5.3.2 TEC的二维分布与精度验证第77-79页
        5.3.3 实测数据成像结果分析第79-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致谢第91-93页
作者简介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氮杂环与羧酸类配体构筑的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GIS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查询与预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