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配水工程论文--配水管网论文

基于管网微观水力模型的无收益水量分配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理论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1.4 课题来源第13-14页
    1.5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与模型参数实测第15-30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水力模型的理论基础第15页
    2.3 水力模型的技术研究第15-18页
        2.3.1 水力建模的技术流程第15-16页
        2.3.2 建模资料的收集及处理第16-17页
        2.3.3 模型的简化第17页
        2.3.4 数据的导入第17-18页
        2.3.5 模型的校核第18页
    2.4 模型参数实测第18-26页
        2.4.1 大用户及水泵用水模式的实测第19-22页
        2.4.2 管道阻力系数实测第22-24页
        2.4.3 阀门阻力系数实测第24-25页
        2.4.4 水泵特性曲线实测第25页
        2.4.5 节点高程GPS实测第25-26页
    2.5 给水管网模型总体数据库的建立第26-28页
        2.5.1 数据库的设计第26-27页
        2.5.2 计算引擎第27-28页
    2.6 供水管网系统动态水力模型建立第28页
    2.7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无收益水量分配方法的研究第30-54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水量漏失的基本概念第30-33页
        3.2.1 供水漏损的定义第30页
        3.2.2 水量漏失的分类第30-33页
    3.3 供水漏损的原因分析第33-35页
        3.3.1 管材及接口第33-34页
        3.3.2 施工质量及管道腐蚀第34页
        3.3.3 地势沉降和荷载第34页
        3.3.4 低温和冰冻影响第34页
        3.3.5 水锤破坏及外部工程影响第34-35页
    3.4 供水管网漏失模型分析第35-37页
        3.4.1 管道漏失量与压力的指数关系第35-36页
        3.4.2 供水管网漏失模型概述第36-37页
    3.5 管网建模节点流量分配方法的研究第37-43页
        3.5.1 传统的节点流量分配方法第38-40页
        3.5.2 传统流量分配方法的局限性第40页
        3.5.3 漏失模型法的提出第40-42页
        3.5.4 漏失模型法的程序设计第42-43页
    3.6 算例分析第43-53页
        3.6.1 算例概况第43-47页
        3.6.2 营业水量的流量分配第47-49页
        3.6.3 漏失模型法的流量分配第49-50页
        3.6.4 结果分析第50-53页
    3.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基于漏失模型法的压力校核研究第54-63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第54-57页
        4.2.1 敏感系数第54-55页
        4.2.2 模糊聚类分析第55-57页
    4.3 模型压力校核的方法与原则第57-59页
        4.3.1 手动校核第58页
        4.3.2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58-59页
        4.3.3 压力校核的标准第59页
    4.4 算例分析第59-62页
        4.4.1 算例管网基本信息第59页
        4.4.2 算例计算过程第59-61页
        4.4.3 计算结果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管网模型实例分析第63-76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管网模型的基本概况第63-66页
    5.3 节点流量的分配第66-69页
        5.3.1 营业水量的分配第66-67页
        5.3.2 无收益水量的分配第67-69页
    5.4 模型的压力校核第69-71页
        5.4.1 手动校核第69-70页
        5.4.2 管道C值的确定第70-71页
    5.5 结果分析第71-74页
    5.6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附录1 漏失模型法的节点流量分配方法的部分源代码第83-86页
附录2 程序计算的流量分配计算输出结果表第86-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论视角的休闲旅游类城郊型乡村规划管理研究--以荣成市俚岛镇金角港村为例
下一篇:基于管网微观水力模型的供水管网区块化改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