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快递业危险物品的治安防控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10-11页
1 主要概念界定第11-16页
    1.1 快递业的涵义与特征第11页
    1.2 危险物品的涵义与特征第11-12页
    1.3 快递业危险物品的涵义及特征第12-14页
    1.4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涵义与特征第14-16页
2 快递业危险物品引发的治安问题及防控现状第16-22页
    2.1 快递业危险物品引发的治安问题第16-19页
        2.1.1 新型恐怖主义犯罪第16-17页
        2.1.2 其他刑事犯罪第17-18页
        2.1.3 治安灾害事故第18-19页
        2.1.4 公众恐慌第19页
    2.2 快递业危险物品的现有防控举措第19-22页
        2.2.1 快递企业的防控举措分析第19-20页
        2.2.2 邮政管理部门的防控举措分析第20页
        2.2.3 公安机关的防控举措分析第20-22页
3 当前快递业危险物品防控存在的问题第22-26页
    3.1 收件阶段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3.1.1 管理方式亟待完善第22页
        3.1.2 实名制制度落实不力第22页
        3.1.3 开箱验视制度落实不力第22-23页
    3.2 分拣阶段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第23页
        3.2.1 专业安检设备数量不足第23页
        3.2.2 安检设备科技化程度不高第23页
    3.3 送件阶段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3.4 快递业尚未引入风险评估机制第24页
    3.5 防控工作法律不健全第24-26页
4 快递业危险物品治安防控的理论基础及启示第26-29页
    4.1 社会稳定预警理论及其启示第26页
    4.2 系统理论及其启示第26-27页
    4.3 社会控制理论及其启示第27-29页
5 快递业危险物品的总体治安防控策略第29-42页
    5.1 快递业危险物品的治安防控原则第29-31页
        5.1.1“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第29-30页
        5.1.2“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的原则第30页
        5.1.3“专群结合,协同管理”的原则第30-31页
        5.1.4“科技化防控”原则第31页
    5.2 风险评估第31-38页
        5.2.1 风险识别阶段第32-35页
        5.2.2 风险评价阶段第35-36页
        5.2.3 风险控制阶段第36-38页
    5.3 阵地控制第38-39页
        5.3.1 强化对危险物品生产商的预防控制第38页
        5.3.2 加强对快递企业的安全监管第38-39页
        5.3.3 加强对社区的安全控制第39页
    5.4 信息化管理第39-42页
        5.4.1 获取信息资源第39-40页
        5.4.2 加强信息服务第40页
        5.4.3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第40-42页
6 快递业务流程中危险物品的治安防控具体对策第42-50页
    6.1 收件阶段的防控工作第42-46页
        6.1.1 创新管理方式第42-43页
        6.1.2 严格实行实名制管理第43-45页
        6.1.3 完善开箱验视制度第45-46页
    6.2 分拣阶段的防控工作第46-47页
        6.2.1 对安检设备数量进行动态化指导第46页
        6.2.2 提升安检设备科技化水平第46-47页
    6.3 送件阶段的防控工作第47-48页
        6.3.1 组织开展应急演习第47页
        6.3.2 强化专业应急培训第47-48页
        6.3.3 错开人流高峰第48页
    6.4 完善危险物品运输的法律体系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桃花源景区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涉毒情报搜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