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2-21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21-34页 |
| 一、研究对象及样本采集 | 第21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21-22页 |
| 三、血清代谢组学检测 | 第22-24页 |
| 四、代谢组学数据的获取、预处理和建模分析 | 第24-27页 |
| 五、统计模式识别建模策略及模型比较评价 | 第27-33页 |
| 六、统计分析工具 | 第33-34页 |
| 结果 | 第34-44页 |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34页 |
| 二、代谢检测和质量评价 | 第34-36页 |
| 三、血清代谢轮廓分析 | 第36-37页 |
| 四、差异代谢物筛选及物质鉴定 | 第37-39页 |
| 五、肉毒碱、神经鞘氨醇、硬脂酰胺和PI(P-18:0/22:6(4Z,7Z,10Z,13Z,16Z,19Z)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第39-44页 |
| 讨论 | 第44-48页 |
| 一、精神分裂症血清代谢轮廓分析 | 第44页 |
| 二、代谢物质及相关通路分析 | 第44-46页 |
| 三、统计模式识别模型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比较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 致谢 | 第60-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