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双模式推进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1.2.1 双模式推进系统的概述 | 第13-16页 |
1.2.2 推进系统工作过程仿真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3 推力器工作过程仿真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双模式推进系统关键部件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6-63页 |
2.1 阀门部件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1.1 流动基本控制方程 | 第27-28页 |
2.1.2 阀芯运动动力学模型 | 第28页 |
2.2 双组元推力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8-34页 |
2.2.1 气相基本控制方程 | 第29页 |
2.2.2 液相基本控制方程 | 第29-30页 |
2.2.3 喷雾模型 | 第30-32页 |
2.2.4 液滴蒸发模型 | 第32-33页 |
2.2.5 物性参数模型 | 第33-34页 |
2.3 单组元化学推力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34-37页 |
2.3.1 多孔介质流动、传热模型 | 第35-36页 |
2.3.2 无水肼催化分解反应模型 | 第36-37页 |
2.4 肼电弧推力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37-44页 |
2.4.1 耦合电磁源项的流动基本控制方程 | 第38-40页 |
2.4.2 电磁场方程 | 第40-42页 |
2.4.3 状态方程 | 第42页 |
2.4.4 热物性参数模型 | 第42-44页 |
2.5 推力器部件工作过程的三维仿真模型验证 | 第44-58页 |
2.5.1 双组元推力器部件仿真模型验证 | 第44-50页 |
2.5.2 单组元化学推力器部件仿真模型验证 | 第50-55页 |
2.5.3 肼电弧推力器部件仿真模型验证 | 第55-58页 |
2.6 双模式推进系统其他组件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58-61页 |
2.6.1 气瓶的热力学模型 | 第58-59页 |
2.6.2 气体管路的数学模型 | 第59页 |
2.6.3 贮箱增压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59-60页 |
2.6.4 液体管路的数学模型 | 第60-6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3 关键阀门部件流阻及响应特性三维仿真分析 | 第63-96页 |
3.1 气路单向阀工作性能仿真分析 | 第63-71页 |
3.1.1 入口压力对开机冲击响应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3.1.2 稳态过程流场特性分析 | 第70-71页 |
3.2 液路大流量自锁阀工作性能仿真分析 | 第71-84页 |
3.2.1 入口压力对开机过程影响分析 | 第76-77页 |
3.2.2 流道直径对开机过程影响分析 | 第77-79页 |
3.2.3 阀芯直径对开机过程影响分析 | 第79-81页 |
3.2.4 稳态过程流阻特性分析 | 第81-84页 |
3.3 液路小流量自锁阀工作性能仿真分析 | 第84-95页 |
3.3.1 入口压力对开机过程影响分析 | 第88页 |
3.3.2 流道直径对开机过程影响分析 | 第88-91页 |
3.3.3 阀芯直径对开机过程影响分析 | 第91-93页 |
3.3.4 稳态过程流阻特性分析 | 第93-9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4 双模式推进系统流动及推力性能仿真分析 | 第96-129页 |
4.1. 双模式推进系统AMES-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97-101页 |
4.1.1 Amesim仿真流程 | 第97-98页 |
4.1.2 基本仿真参数的确定 | 第98-99页 |
4.1.3 系统Amesim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99-101页 |
4.2 双组元推进模式下推进系统流动特性与推力性能仿真分析 | 第101-114页 |
4.2.1 双组元推进模式下推进系统瞬态流动特性仿真分析 | 第101-106页 |
4.2.2 双组元推进模式下推进系统稳态流动特性仿真分析 | 第106-108页 |
4.2.3 双组元推力器推力性能仿真分析 | 第108-114页 |
4.3 单组元推进模式下推进系统流动特性与推力性能仿真分析 | 第114-128页 |
4.3.1 单组元推进模式下推进系统瞬态流动特性仿真分析 | 第114-117页 |
4.3.2 单组元推进模式下推进系统稳态流动特性仿真分析 | 第117-118页 |
4.3.3 单组元化学推力器推力性能仿真分析 | 第118-123页 |
4.3.4 肼电弧推力器推力性能仿真分析 | 第123-12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9-13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129-130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5页 |
作者简历 | 第135-13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