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地市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城市转型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3.1 环境保护方面 | 第13页 |
| 1.3.2 发展转型方面 | 第13-14页 |
| 1.3.3 提出具体问题为以后研究指出方向 | 第14页 |
| 1.3.4 模糊评价方法综述 | 第14-16页 |
| 1.3.5 小结 | 第16-17页 |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7-18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1.6 重点和难点 | 第19-20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20-36页 |
| 2.1 煤炭资源型城市 | 第20页 |
| 2.2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 | 第20-29页 |
| 2.2.1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 第20-21页 |
| 2.2.2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24页 |
| 2.2.3 城市转型理论 | 第24-29页 |
| 2.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9-32页 |
| 2.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 第30-31页 |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征 | 第31-32页 |
| 2.4 熵权法求权重 | 第32-33页 |
| 2.5 灰色关联理论基础与方法分析 | 第33-34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发展现状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47页 |
| 3.1 城市煤炭资源发展状况 | 第36-40页 |
| 3.1.1 平顶山市煤炭资源状况 | 第36-37页 |
| 3.1.2 鹤壁市煤炭资源概况 | 第37-39页 |
| 3.1.3 焦作市煤炭资源概况 | 第39-40页 |
| 3.2 研究对象综合分析 | 第40-41页 |
| 3.3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41-46页 |
| 3.3.1 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 第41-43页 |
| 3.3.2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 第47-62页 |
| 4.1 煤炭资源型城市指标数据的处理和权重的确定 | 第47-48页 |
| 4.2 模糊综合评价适用性分析 | 第48-49页 |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建立模型 | 第49-55页 |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9-51页 |
| 4.3.2 灰色模糊评价的运算 | 第51-53页 |
| 4.3.3 分辨系数的确定 | 第53-55页 |
| 4.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求解 | 第55-6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5章 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 第62-66页 |
| 5.1 综合分析 | 第62页 |
| 5.2 平顶山 | 第62-64页 |
| 5.3 焦作 | 第64页 |
| 5.4 鹤壁 | 第64-65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6.1 本文结论 | 第66-67页 |
| 6.2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