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广甘高速千枚岩开挖弃料工程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依据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千枚岩弃料的部分物理特性研究第13-23页
    2.1 千枚岩弃料的基本特性第13-14页
    2.2 千枚岩弃料的部分物理特性第14-22页
        2.2.1 千枚岩弃料的表观及矿物组成特性第14-15页
        2.2.2 千枚岩弃料的基本物理特性第15页
        2.2.3 千枚岩弃料的耐崩解特性第15-19页
        2.2.4 千枚岩弃料的膨胀特性第19-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千枚岩弃料的级配与压密特性研究第23-51页
    3.1 千枚岩弃料的颗粒级配特性第23-26页
    3.2 千枚岩弃料的颗粒破碎特性第26-43页
        3.2.1 颗粒破碎方式第27页
        3.2.2 颗粒破碎的影响因素第27-28页
        3.2.3 千枚岩弃料在振动击实作用下的颗粒破碎第28-35页
        3.2.4 千枚岩弃料在重型击实作用下的颗粒破碎第35-43页
    3.3 千枚岩弃料的密度特性第43-50页
        3.3.1 室内最大干密度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第43-44页
        3.3.2 千枚岩弃料超粒径颗粒的处理第44-46页
        3.3.3 超粒径千枚岩弃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第46-48页
        3.3.4 湿度、荷载因素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分析第48-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水泥改良千枚岩弃料的工程特性研究第51-69页
    4.1 水泥改良千枚岩弃料的击实特性第51-54页
        4.1.1 试验仪器第51页
        4.1.2 试验步骤第51-52页
        4.1.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4.2 水泥改良千枚岩弃料的承载比(CBR)特性第54-56页
        4.2.1 试验仪器第54页
        4.2.2 试验步骤第54-55页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5-56页
    4.3 水泥改良千枚岩弃料的强度及变形特性第56-68页
        4.3.1 试验仪器第57页
        4.3.2 试验方法第57-60页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0-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5.1 结论第69-70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下一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右心房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