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领域本体与句型模板的问答系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现有句型模板匹配方法研究 | 第11-12页 |
·本体知识库构建研究 | 第12-13页 |
·问答系统的核心问题 | 第13-14页 |
·中文问答系统的难点 | 第14-1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智能问答系统的相关技术 | 第17-28页 |
·基于本体的知识库 | 第17-19页 |
·本体的定义 | 第17-18页 |
·领域本体知识库 | 第18-19页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 第19-22页 |
·汉语分词技术 | 第19-20页 |
·汉语词性标注 | 第20-21页 |
·句法分析 | 第21-22页 |
·问句处理方法 | 第22-27页 |
·基于关键词的问句处理方法 | 第22-24页 |
·基于HNC的问句处理方法 | 第24-25页 |
·基于HPSG文法的方法 | 第25-26页 |
·基于句型模板的问句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领域本体的构建 | 第28-38页 |
·领域本体知识库构建的逻辑模型和原则 | 第28-29页 |
·领域本体知识库构建的逻辑模型 | 第28页 |
·领域本体构建的原则 | 第28-29页 |
·本体的描述语言-OWL | 第29-30页 |
·本体构建方法 | 第30-32页 |
·领域本体的具体构建 | 第32-36页 |
·领域本体编码及评价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语义块的句型模板的定义与匹配 | 第38-52页 |
·改进传统句型模板匹配方法的必要性 | 第38页 |
·句型模板库的建立 | 第38-43页 |
·本体知识模型对知识需求的拆解 | 第38-39页 |
·用户知识特征与查询形态 | 第39页 |
·句型模板的定义 | 第39-43页 |
·句型模板的建立 | 第43页 |
·问句处理 | 第43-48页 |
·基于HHMM的汉语分词及词性标注 | 第43-45页 |
·过滤停用词、客套语和祈使语 | 第45-46页 |
·语义块的识别规则 | 第46-47页 |
·问句处理实例 | 第47-48页 |
·句型模板的匹配 | 第48-50页 |
·算法的优点及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智能问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63页 |
·智能问答系统模型 | 第52-53页 |
·智能问答系统的实现 | 第53-57页 |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 第53-54页 |
·基于语义块的问句模板问句处理过程 | 第54-55页 |
·知识库的建立与信息检索 | 第55-57页 |
·答案生成 | 第57页 |
·答案扩展查询 | 第57-60页 |
·影响概念相似度的因素 | 第58-59页 |
·概念相似度计算 | 第59-60页 |
·系统性能比较和分析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感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