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立及其发展 | 第14-27页 |
1.1 马克思以前西方人全面发展的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1.1.1 古希腊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14页 |
1.1.2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14-15页 |
1.1.3 启蒙运动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15-16页 |
1.1.4 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16-17页 |
1.2 马克思主义人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 第17-21页 |
1.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 第17-18页 |
1.2.2 马克思主义人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8-20页 |
1.2.3 马克思主义人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途径 | 第20-21页 |
1.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 第21-27页 |
1.3.1 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21-23页 |
1.3.2 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23-24页 |
1.3.3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24-25页 |
1.3.4 胡锦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25-27页 |
2 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之关系 | 第27-32页 |
2.1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区别 | 第27-28页 |
2.1.1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所处层次不同 | 第27-28页 |
2.1.2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社会中所起作用不同 | 第28页 |
2.2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联系 | 第28-32页 |
2.2.1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具体化 | 第28-29页 |
2.2.2 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 | 第29-30页 |
2.2.3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30-32页 |
3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32-40页 |
3.1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述 | 第32-35页 |
3.1.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内容 | 第32-33页 |
3.1.2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 第33-35页 |
3.2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35-40页 |
3.2.1 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3.2.2 科学人文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37-38页 |
3.2.3 创新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38-39页 |
3.2.4 身心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39-40页 |
4 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 | 第40-50页 |
4.1 突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人”的地位 | 第40-42页 |
4.1.1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 第40-41页 |
4.1.2 重视大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 | 第41页 |
4.1.3 以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 第41-42页 |
4.2 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举 | 第42-46页 |
4.2.1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 第42-43页 |
4.2.2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 第43-45页 |
4.2.3 促进当代大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协调发展 | 第45-46页 |
4.3 努力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 | 第46-48页 |
4.3.1 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 第46页 |
4.3.2 做好创新的知识储备 | 第46-47页 |
4.3.3 鼓励当代的大学生的创新勇气 | 第47页 |
4.3.4 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 | 第47-48页 |
4.4 大力加强大学生身心素质 | 第48-50页 |
4.4.1 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 第48页 |
4.4.2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