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协议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课题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1 课题目标 | 第13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3 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无线传感网组网协议和定位算法概述 | 第15-28页 |
2.1 无线传感网体系结构 | 第15-16页 |
2.2 无线传感网组网协议 | 第16-20页 |
2.2.1 组网路由协议评判标准 | 第16-17页 |
2.2.2 组网路由协议分类 | 第17-18页 |
2.2.3 Zigbee组网路由协议概述 | 第18-20页 |
2.3 无线传感网节点定位技术 | 第20-26页 |
2.3.1 节点定位技术基本原理 | 第20-23页 |
2.3.2 距离相关的定位机制 | 第23-25页 |
2.3.3 距离无关的定位机制 | 第25-26页 |
2.4 无线地震仪传感网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Zigbee树路由协议的带状拓扑自组网研究 | 第28-41页 |
3.1 Zigbee树路由分址及其问题 | 第28-32页 |
3.1.1 Zigbee树路由地址分配机制 | 第28-30页 |
3.1.2 Zigbee树路由寻址机制 | 第30页 |
3.1.3 Zigbee树路由在带状拓扑中的问题 | 第30-32页 |
3.2 度有限的极大深度树分址算法 | 第32-35页 |
3.2.1 度有限的极大深度树 | 第32页 |
3.2.2 改进的地址分配算法 | 第32-34页 |
3.2.3 算法仿真 | 第34-35页 |
3.3 带状拓扑组网路由协议 | 第35-40页 |
3.3.1 消息格式和类型 | 第35页 |
3.3.2 节点入网 | 第35-38页 |
3.3.3 路由寻路 | 第38-39页 |
3.3.4 路由维护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无线定位的方阵状拓扑分组自组网协议研究 | 第41-52页 |
4.1 方阵状拓扑结构及组网问题 | 第41页 |
4.2 RSSI定位算法原理及不足 | 第41-43页 |
4.2.1 信号传播模型 | 第41-43页 |
4.2.2 RSSI定位算法在无线地震仪传感网中的问题 | 第43页 |
4.3 定位算法的改进 | 第43-49页 |
4.3.1 动态获取路径损耗因子 | 第43-44页 |
4.3.2 加权质心算法及修正 | 第44-46页 |
4.3.3 定位算法流程 | 第46-47页 |
4.3.4 算法仿真 | 第47-49页 |
4.4 方阵状拓扑组网协议 | 第49-51页 |
4.4.1 拓扑分割 | 第49-50页 |
4.4.2 组网流程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组网协议仿真分析及组网测试 | 第52-61页 |
5.1 仿真平台及环境 | 第52-53页 |
5.1.1 OMNET++仿真平台介绍 | 第52页 |
5.1.2 仿真程序的设计流程 | 第52-53页 |
5.2 带状拓扑组网仿真 | 第53-56页 |
5.2.1 拓扑长度对网络连通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5.2.2 网络节点密度对网络连通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 方阵状拓扑组网仿真 | 第56-57页 |
5.3.1 拓扑分割对网络连通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5.3.2 网络拓扑规模对网络连通率的影响 | 第57页 |
5.4 嵌入式实现及组网测试 | 第57-60页 |
5.4.1 嵌入式实现 | 第58-59页 |
5.4.2 组网测试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和成果 | 第61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