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1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1.3.2 实地考察法 | 第12页 |
1.3.3 访谈法 | 第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4.1 堤防硬化技术 | 第12-13页 |
1.4.2 堤坡防护 | 第13页 |
1.4.3 堤防加固技术 | 第13-16页 |
1.4.4 堤防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 第16-17页 |
第2章 双子河堤防工程介绍 | 第17-22页 |
2.1 双子河友好区介绍 | 第17-18页 |
2.2 工程位置 | 第18-19页 |
2.3 工程规模 | 第19-20页 |
2.4 工程建设情况 | 第20-21页 |
2.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2.4.2 工程建设的内容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双子河环境影响分析 | 第22-30页 |
3.1 水环境影响分析 | 第22页 |
3.2 生态影响分析 | 第22-23页 |
3.3 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第23页 |
3.4 声环境影响分析 | 第23-24页 |
3.5 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 | 第24页 |
3.6 水土流失分析 | 第24-27页 |
3.7 人群健康分析 | 第27-28页 |
3.8 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 第28页 |
3.9 评价结论 | 第28页 |
3.9.1 有利影响 | 第28页 |
3.9.2 不利影响 | 第28页 |
3.9.3 综合评价结论 | 第28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双子河堤防环境影响的解决措施 | 第30-44页 |
4.1 水环境影响处理措施 | 第30-31页 |
4.2 生态环境影响处理措施 | 第31页 |
4.3 大气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 第31-32页 |
4.4 声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 第32-33页 |
4.5 固体废物的处理 | 第33页 |
4.6 人体健康影响的处理 | 第33-34页 |
4.7 水土保持措施 | 第34-41页 |
4.7.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 第34页 |
4.7.2 水土流水防治分区及措施布局 | 第34-38页 |
4.7.3 水土保持管理及水土保持监测 | 第38-41页 |
4.8 环境保护制度和监管措施 | 第41-43页 |
4.8.1 环境管理 | 第41-42页 |
4.8.2 环境监测 | 第42-43页 |
4.8.3 环境监理 | 第4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双子河堤防的经济效益 | 第44-54页 |
5.1 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 第44页 |
5.2 费用估算 | 第44-45页 |
5.2.1 概算成果 | 第44页 |
5.2.2 成本估算 | 第44-45页 |
5.2.3 流动资金估算 | 第45页 |
5.3 经济评价 | 第45-51页 |
5.3.1 评价参数 | 第45-46页 |
5.3.2 影子费用计算 | 第46-47页 |
5.3.3 效益计算 | 第47-50页 |
5.3.4 评价指标计算 | 第50页 |
5.3.5 敏感性分析 | 第50-51页 |
5.4 综合评价 | 第51-52页 |
5.4.1 社会效益 | 第51页 |
5.4.2 环境效益 | 第51-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4-56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6.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