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4-16页
    1.3 博士期间主要工作第16-17页
    1.4 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综述第19-32页
    2.1 概述第19-21页
    2.2 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标准第21-22页
    2.3 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流程第22-24页
    2.4 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现状第24-28页
        2.4.1 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第24-25页
        2.4.2 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第25-28页
        2.4.3 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第28页
    2.5 电力通信网风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28-31页
        2.5.1 电力通信网风险控制技术标准第28-29页
        2.5.2 电力通信网风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29-30页
        2.5.3 电力网风险控制策略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自适应型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机制第32-47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电力通信网风险指标体系第33-36页
    3.3 基于自适应型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估机制第36-40页
        3.3.1 自适应型模糊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构第36-38页
        3.3.2 自适应学习规则第38-40页
    3.4 风险值的计算流程第40-42页
    3.5 仿真实验第42-46页
        3.5.1 数据归一化处理第42-45页
        3.5.2 实验分析第45-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失效风险的业务通道路由选择算法第47-64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业务通道失效风险度模型第48-56页
        4.2.1 业务通道统计可用性模型与实际可用性模型存在的差异第48-52页
        4.2.2 业务通道的失效风险度模型第52-55页
        4.2.3 业务通道失效风险实例第55-56页
    4.3 基于业务通道失效风险的路由选择算法第56-60页
        4.3.1 业务通道失效风险度近似变换第56-59页
        4.3.2 算法设计第59-60页
    4.4 仿真实验第60-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基于故障关联距离的保护通道路由选择算法第64-74页
    5.1 引言第64页
    5.2 基于故障修复时间重叠程度的故障关联距离模型第64-67页
        5.2.1 问题模型第65-66页
        5.2.2 故障关联距离模型第66-67页
    5.3 基于故障关联距离的保护通道路由选择算法第67-71页
        5.3.1 基于I_Dijkstra算法的候选通道路由选择算法第68-70页
        5.3.2 基于故障关联距离的通道路由决策算法第70-71页
    5.4 仿真实验第71-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基于风险均衡的路由选择机制第74-87页
    6.1 引言第74-75页
    6.2 问题模型第75-77页
        6.2.1 问题描述第75页
        6.2.2 问题模型第75-77页
    6.3 基于风险均衡的路由选择机制第77-83页
        6.3.1 业务重要度评价第78-80页
        6.3.2 路由选择第80-83页
        6.3.3 通道段风险度更新函数第83页
    6.4 实验分析第83-86页
        6.4.1 仿真环境第83-84页
        6.4.2 实验结果第84-86页
    6.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87-89页
    7.1 论文总结第87页
    7.2 未来的研究工作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致谢第94-9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非正交多址接入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