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目的 | 第12页 |
3、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页 |
2、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3、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6页 |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阐述 | 第16-23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1、公共服务 | 第16-17页 |
2、政府公共服务外包 | 第17-19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1、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3、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22-23页 |
二、公共服务外包的起因与发展 | 第23-26页 |
(一)公共服务外包的起因 | 第23-24页 |
1、经济压力 | 第23页 |
2、政治推力 | 第23-24页 |
3、国际影响力 | 第24页 |
(二)国内外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状况 | 第24-26页 |
1、国外公共服务外包 | 第24-25页 |
2、国内公共服务外包 | 第25-26页 |
三、公共服务外包的一般风险 | 第26-31页 |
(一)公共服务外包决策阶段的风险 | 第26-28页 |
1、合同设计风险 | 第26-27页 |
2、可行性风险 | 第27-28页 |
(二)公共服务外包实施阶段的风险 | 第28-30页 |
1、管理失控风险 | 第28-29页 |
2、寻租风险 | 第29-30页 |
(三)公共服务外包评估阶段的风险 | 第30-31页 |
1、服务质量风险 | 第30页 |
2、公信力风险 | 第30-31页 |
四、多重背景下公共服务外包存在的风险 | 第31-38页 |
(一)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的政府责任缺失风险 | 第31-33页 |
1、管理责任缺失 | 第32页 |
2、监督责任缺失 | 第32页 |
3、担保责任缺失 | 第32-33页 |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公共服务外包的潜在风险 | 第33-35页 |
1、无法满足公众需求的风险 | 第33-34页 |
2、造成社会公平缺失的风险 | 第34-35页 |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公共服务外包面临的风险 | 第35-37页 |
1、效率低下的风险 | 第35-36页 |
2、政治不稳定风险 | 第36页 |
3、政策不连续性风险 | 第36-37页 |
(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公共服务外包的信息安全风险 | 第37-38页 |
1、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 第37页 |
2、个人信息被冒用的风险 | 第37页 |
3、个人信息被篡改的风险 | 第37-38页 |
五、公共服务外包风险的诱因分析 | 第38-42页 |
(一)价值层面 | 第38页 |
1、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不到位 | 第38页 |
2、企业逐利性忽视了公共服务本质 | 第38页 |
(二)制度层面 | 第38-40页 |
1、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8-39页 |
2、信息不对称 | 第39页 |
3、政府监管缺失 | 第39页 |
4、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39-40页 |
(三)操作层面 | 第40-42页 |
1、合同管理水平低 | 第40页 |
2、承包方技术不达标 | 第40-41页 |
3、公共服务过度外包 | 第41页 |
4、市场竞争不足 | 第41-42页 |
六、公共服务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 | 第42-50页 |
(一)优化市场环境 | 第42-43页 |
1、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 第42页 |
2、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 第42-43页 |
(二)转变行政观念 | 第43-45页 |
1、了解公众需求 | 第44页 |
2、放权不放责 | 第44-45页 |
(三)提升外包水平 | 第45-47页 |
1、提升成本核算与控制技术 | 第45-46页 |
2、提高服务外包合同制定与招标技术 | 第46页 |
3、提升验收的评估技术 | 第46-47页 |
4、制定价格上限管制 | 第47页 |
(四)健全规章制度 | 第47-50页 |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2、完善监督制度 | 第48页 |
3、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