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草地生态系统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硅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 | 第11-12页 |
1.2.2 草地土壤硅的存在形态 | 第12-14页 |
1.2.3 草地土壤硅的植物有效性 | 第14-15页 |
1.2.4 草地土壤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 第15-16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硅形态研究 | 第17-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1 样地概况 | 第17-18页 |
2.1.2 样品采集 | 第18页 |
2.1.3 样品分析 | 第18-20页 |
2.1.4 数据统计 | 第20-21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1-23页 |
2.2.1 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的基本理化参数 | 第21-22页 |
2.2.2 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的非晶态硅的含量 | 第22-23页 |
2.3 讨论 | 第23-28页 |
2.3.1 非晶态硅在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的分布 | 第23-24页 |
2.3.2 非晶态硅在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的空间分布 | 第24-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3 沙化对中国北方草地土壤硅形态的影响 | 第29-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3.1.1 样地概况 | 第29页 |
3.1.2 样品采集 | 第29-30页 |
3.1.3 样品分析 | 第30页 |
3.1.4 数据统计 | 第30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3.2.1 不同沙化序列草地土壤的基本理化参数 | 第30-31页 |
3.2.2 不同沙化序列草地土壤的非晶态硅分布 | 第31-33页 |
3.3 讨论 | 第33-38页 |
3.3.1 草地沙化对土壤非晶硅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33-38页 |
3.3.2 草地沙化对土壤硅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4 草地造林对中国北方草地土壤硅形态的影响 | 第39-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4.1.1 样地概况 | 第39页 |
4.1.2 样品采集 | 第39-40页 |
4.1.3 样品分析 | 第40页 |
4.1.4 数据统计 | 第40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4.2.1 草地土壤与林地土壤的基本理化参数 | 第40-41页 |
4.2.2 草地土壤与林地土壤的非晶态硅分布 | 第41-43页 |
4.3 讨论 | 第43-48页 |
4.3.1 造林对土壤非晶硅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43-47页 |
4.3.2 造林对土壤硅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