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生物航空煤油 | 第12-17页 |
1.2.1 生物航空煤油的生产技术 | 第13-16页 |
1.2.2 生物航空煤油的规格标准 | 第16-17页 |
1.3 烷烃的加氢裂化反应 | 第17-25页 |
1.3.1 长链烷烃的加氢裂化反应机理 | 第17-19页 |
1.3.2 加氢裂化催化剂 | 第19-23页 |
1.3.3 M41S型介孔分子筛 | 第23-25页 |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6页 |
2.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30页 |
2.2.1 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2 催化剂的负载 | 第29-30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0-31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30页 |
2.3.2 X射线荧光分析(XRF) | 第30页 |
2.3.3 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BET) | 第30页 |
2.3.4 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 第30-31页 |
2.3.5 透射电镜(TEM) | 第31页 |
2.3.6 热重分析(TG) | 第31页 |
2.4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31-34页 |
2.4.1 反应装置 | 第31-32页 |
2.4.2 生物烷烃原料 | 第32-33页 |
2.4.3 产物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2.4.4 产物的定量分析 | 第34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第三章 Pt/Al-MCM-41 催化剂载体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36-45页 |
3.1 载体的表征结果 | 第36-41页 |
3.1.1 XRD及XRF表征 | 第36-37页 |
3.1.2 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BET) | 第37-39页 |
3.1.3 孔径分布图 | 第39页 |
3.1.4 NH3-TPD表征 | 第39-40页 |
3.1.5 TEM表征 | 第40-41页 |
3.2 不同载体制备方法的催化剂催化性能考察 | 第41-43页 |
3.2.1 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裂化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选择性的影响 | 第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制备条件对生物烷烃加氢裂化的影响 | 第45-63页 |
4.1 载体硅铝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4.1.1 载体的表征结果 | 第45-47页 |
4.1.2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47-48页 |
4.2 载体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4.2.1 载体的表征结果 | 第48-50页 |
4.2.2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50-51页 |
4.3 老化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1 载体的表征结果 | 第52-53页 |
4.3.2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53-54页 |
4.4 载体的磷酸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4.4.1 P改性载体的表征 | 第54-56页 |
4.4.2 P改性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贵金属种类及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7-61页 |
4.5.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7-59页 |
4.5.2 贵金属种类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4.5.3 Pt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工艺条件对生物烷烃加氢裂化的影响 | 第63-69页 |
5.1 反应压力对生物烷烃加氢裂化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 反应温度对生物烷烃加氢裂化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 质量空速对生物烷烃加氢裂化的影响 | 第65-66页 |
5.4 氢油比对生物烷烃加氢裂化的影响 | 第66-67页 |
5.5 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 | 第67页 |
5.6 生物航空煤油产品品质的考察 | 第67-6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9-70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7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