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应用辐射板与工位送风复合系统的办公室内热环境模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辐射板与工位送风复合系统简介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及模型验证第22-36页
    2.1 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第22-26页
        2.1.1 流体相模型第22页
        2.1.2 辐射模型第22-23页
        2.1.3 DPM模型第23-25页
        2.1.4 欧拉模型第25页
        2.1.5 混合模型第25-26页
    2.2 模型验证第26-35页
        2.2.1 研究对象及物理模型第27-28页
        2.2.2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28页
        2.2.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28-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辐射板与工位送风复合系统夏季热环境模拟第36-62页
    3.1 模拟房间的组成及热负荷第36-37页
    3.2 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2.1 模拟工况第37-38页
        3.2.2 模型网格生成第38页
        3.2.3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38-39页
    3.3 室内气流分布评价指标第39-42页
        3.3.1 对温度梯度和工作区风速的要求第39-40页
        3.3.2 对工作区吹风感的要求第40页
        3.3.3 预期平均指标PMV-PPD第40-42页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42-57页
        3.4.1 桌面工位送风辐射板不同位置下模拟结果分析第42-51页
        3.4.2 地板工位送风辐射板不同位置下模拟结果分析第51-57页
    3.5 辐射板供冷方案优选第57-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4章 辐射板与工位送风复合系统冬季热环境模拟第62-86页
    4.1 模拟工况简介第62页
    4.2 辐射板位置对桌面工位送风的影响第62-70页
        4.2.1 顶板辐射板与桌面工位送风供暖工况第62-65页
        4.2.2 隔板侧墙辐射板与桌面工位送风供暖工况第65-67页
        4.2.3 地面辐射板与桌面工位送风供暖工况第67-68页
        4.2.4 桌面送风供暖系统不同位置辐射板对比分析第68-70页
    4.3 辐射板位置对地板工位送风的影响第70-77页
        4.3.1 顶板辐射板与地板送风供暖工况第70-73页
        4.3.2 隔板侧墙辐射板与地板送风供暖工况第73-75页
        4.3.3 地板送风不同位置辐射板对比分析第75-77页
    4.4 辐射板供暖方案优选第77-79页
    4.5 增加污染源释放量后的粒子浓度分布第79-82页
    4.6 计算时间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第82-83页
    4.7 复合系统供暖/供冷工况总结第83-84页
    4.8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不同工位送风口送风的对比研究第86-96页
    5.1 送风口形式对室内颗粒分布的影响第86-89页
    5.2 增加污染源释放量对颗粒分布的影响第89-90页
    5.3 送风口形式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第90-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结论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度现浇空心楼盖受力分析与工程应用
下一篇:大型LNG储罐绝热系统失效模式与沉降变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