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活性炭论文

酒糟渣制备活性炭处理含Pb2+、Cd2+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酒糟废弃物的研究现状第10页
        1.1.1 酒糟渣的资源状况第10页
        1.1.2 酒糟渣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第10页
    1.2 活性炭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活性炭的制备第10-11页
        1.2.2 活性炭的改性第11-12页
        1.2.3 活性炭的应用第12页
    1.3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现状第12-15页
        1.3.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12-13页
        1.3.2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3-15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5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5.1 活性炭的制备第15页
        1.5.2 活性炭的改性第15页
        1.5.3 活性炭处理重金属废水第15-16页
        1.5.4 活性炭的性能研究第16-17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7-23页
    2.1 实验材料第17页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17-18页
        2.2.1 实验试剂第17-18页
        2.2.2 实验仪器第18页
    2.3 实验方法第18-19页
        2.3.1 活性炭的制备第18-19页
        2.3.2 活性炭的改性第19页
        2.3.3 活性炭处理重金属废水第19页
    2.4 分析测定方法第19-23页
        2.4.1 碘吸附值的测定第19-20页
        2.4.2 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第20页
        2.4.3 酒糟渣的工业分析第20-21页
        2.4.4 活性炭的官能团测定第21页
        2.4.5 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第21-22页
        2.4.6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孔径的测试第22页
        2.4.7 元素分析第22页
        2.4.8 活性炭扫描电镜分析第22页
        2.4.9 X射线衍射分析第22-23页
3 酒糟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第23-50页
    3.1 预处理条件的确定第23-25页
        3.1.1 炭化的影响第23页
        3.1.2 炭化温度的选择第23-25页
    3.2 单因素实验制备酒糟渣活性炭第25-41页
        3.2.1 KOH溶液浓度的影响第25-29页
        3.2.2 酒糟渣与KOH溶液的固液比的影响第29-33页
        3.2.3 活化温度的影响第33-37页
        3.2.4 活化时间的影响第37-41页
    3.3 正交实验制备酒糟渣活性炭第41-43页
        3.3.1 正交实验的制定第41页
        3.3.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3.4 酒糟渣活性炭的等温吸附分析第43-46页
        3.4.1 等温吸附方程第43页
        3.4.2 等温吸附研究第43-46页
    3.5 酒糟渣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6-49页
        3.5.1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46-47页
        3.5.2 吸附动力学分析第47-49页
    3.6 小结第49-50页
4 草酸改性酒糟渣活性炭吸附Cd~(2+)、Pb~(2+)的研究第50-59页
    4.1 改性时间的影响第50-51页
    4.2 草酸浓度的影响第51页
    4.3 改性温度的影响第51-52页
    4.4 改性后酒糟渣活性炭的等温吸附分析第52-55页
        4.4.1 等温吸附方程第52页
        4.4.2 等温吸附研究第52-55页
    4.5 改性后酒糟渣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55-58页
        4.5.1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55页
        4.5.2 吸附动力学分析第55-58页
    4.6 小结第58-59页
5 改性前后酒糟渣活性炭的性能对比研究第59-66页
    5.1 吸附值与得率的分析第59页
    5.2 官能团的表征分析第59-61页
        5.2.1 Boehm滴定法第59-60页
        5.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60-61页
    5.3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第61-62页
    5.4 元素分析第62-63页
    5.5 扫描电镜分析第63-64页
    5.6 X射线衍射分析第64页
    5.7 吸附动力学分析第64-65页
    5.8 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蜂窝煤渣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RSSI的室内定位算法的研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