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新颖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4.1 新颖之处 | 第14-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商业健康保险的基本理论 | 第16-22页 |
2.1 商业健康保险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商业健康保险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6-17页 |
2.1.2 商业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 | 第17页 |
2.1.3 商业健康险与基本医疗保险 | 第17-18页 |
2.2 健康保险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2.2.1 福利多元化理论 | 第18-19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2.3 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性 | 第20-22页 |
2.2.1 发展健康保险对家庭的重要性 | 第20-21页 |
2.2.2 发展健康保险对国家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2-30页 |
3.1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3.1.1 保费收入迅速增长,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 第22页 |
3.1.2 市场竞争激励,险种日新月异 | 第22-24页 |
3.1.3 保险提升服务,人们体验满意 | 第24页 |
3.1.4 加强风险控制,持续能力变强 | 第24页 |
3.2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3.2.1 业务规模仍然较小 | 第24-25页 |
3.2.2 有效供给不足 | 第25-27页 |
3.2.3 有效需求不足 | 第27-28页 |
3.2.4 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0-37页 |
4.1 美国 | 第30-32页 |
4.1.1 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30-31页 |
4.1.2 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的转变 | 第31页 |
4.1.3 筹资手段 | 第31-32页 |
4.1.4 先进的支付方式 | 第32页 |
4.2 英国 | 第32-34页 |
4.2.1 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32-33页 |
4.2.2 英国健康保险的发展情况 | 第33-34页 |
4.3 德国 | 第34页 |
4.3.1 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 第34页 |
4.3.2 德国的健康保险制度 | 第34页 |
4.4 英美德三国商业健康保险制度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4.5 美德英三国健康保险发展经验借鉴 | 第35-37页 |
4.5.1 良好的法律体系,助推健康保险发展 | 第35页 |
4.5.2 健康管理延伸健康险服务 | 第35-37页 |
第五章 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建议 | 第37-41页 |
5.1 政府角度 | 第37-38页 |
5.1.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第37页 |
5.1.2 鼓励保险机构投资健康产业 | 第37-38页 |
5.2 保险公司角度 | 第38-39页 |
5.2.1 加强专业化经营,推行科学管理 | 第38页 |
5.2.2 搭建专业风控体系,合理控制赔付率 | 第38页 |
5.2.3 加大差异化产品创新,树立核心竞争力 | 第38-39页 |
5.2.4 强化代理人培训,提升保险服务质量 | 第39页 |
5.3 社会角度 | 第39-41页 |
5.3.1 多成立健康险服务公司 | 第39页 |
5.3.2 新闻媒体应多作正向引导,提高群众投保意识 | 第39-40页 |
5.3.3 加强校园的保险教育 | 第40-4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