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概述 | 第14-17页 |
1.1.1 POPs的定义及分类 | 第14-15页 |
1.1.2 POPs的来源及特性 | 第15-16页 |
1.1.3 POPs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技术研究 | 第16-17页 |
1.2 POPs的分析技术研究 | 第17-19页 |
1.2.1 化学分析技术 | 第17-19页 |
1.2.2 生物分析技术 | 第19页 |
1.3 免疫学概述 | 第19-27页 |
1.3.1 抗原与抗体 | 第19-20页 |
1.3.2 多克隆抗体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简介 | 第20-23页 |
1.3.3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3页 |
1.3.4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的特点及分类 | 第23-26页 |
1.3.5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26-27页 |
1.4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7-31页 |
1.4.1 多溴联苯醚简介 | 第27-28页 |
1.4.2 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简介 | 第28-29页 |
1.4.3 纳米材料简介 | 第29页 |
1.4.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2章 多溴联苯醚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 第31-49页 |
2.1 前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器材 | 第32-34页 |
2.2.1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32-33页 |
2.2.2 主要仪器和耗材 | 第33页 |
2.2.3 实验动物和饲养条件 | 第33-3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4-40页 |
2.3.1 抗血清的制备 | 第34-37页 |
2.3.2 多溴联苯醚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37页 |
2.3.3 多溴联苯醚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37-38页 |
2.3.4 多溴联苯醚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 第38-39页 |
2.3.5 抗血清特异性检测 | 第39页 |
2.3.6 样品加标回收率测定 | 第39-4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2.4.1 效价的变化 | 第40-41页 |
2.4.2 抗体纯化后的效价 | 第41页 |
2.4.3 最佳包被原浓度的测定 | 第41-42页 |
2.4.4 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42页 |
2.4.5 有机溶剂的影响 | 第42-43页 |
2.4.6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4页 |
2.4.7 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44-46页 |
2.4.8 加标回收率测定 | 第46-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多溴联苯醚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放大检测 | 第49-67页 |
3.1 前言 | 第49页 |
3.2 实验器材 | 第49-51页 |
3.2.1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49-50页 |
3.2.2 主要仪器和耗材 | 第50页 |
3.2.3 实验动物和细胞 | 第50页 |
3.2.4 主要溶液系统 | 第50-5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1-59页 |
3.3.1 动物免疫 | 第51-52页 |
3.3.2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52-56页 |
3.3.3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 | 第56页 |
3.3.4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56-57页 |
3.3.5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57页 |
3.3.6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7页 |
3.3.7 金纳米粒子修饰二抗 | 第57页 |
3.3.8 多溴联苯醚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 第57-58页 |
3.3.9 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58页 |
3.3.10 加标回收率测定 | 第58-5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3.4.1 动物免疫 | 第59页 |
3.4.2 免疫效价的测定 | 第59-60页 |
3.4.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60-61页 |
3.4.4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 | 第61页 |
3.4.5 最佳包被原浓度的测定 | 第61-62页 |
3.4.6 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62页 |
3.4.7 有机溶剂的影响 | 第62-63页 |
3.4.8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3页 |
3.4.9 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63-64页 |
3.4.10 加标回收率测定 | 第64-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三(2,3-二溴丙基)异氰酸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 第67-83页 |
4.1 前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器材 | 第68页 |
4.2.1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68页 |
4.2.2 主要仪器和耗材 | 第68页 |
4.2.3 实验动物和细胞 | 第68页 |
4.2.4 主要溶液系统 | 第6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8-70页 |
4.3.1 动物免疫 | 第68-69页 |
4.3.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69页 |
4.3.3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69页 |
4.3.4 三(2,3-二溴丙基)异氰酸酯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 第69-70页 |
4.3.5 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70页 |
4.3.6 加标回收率测定 | 第7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0-82页 |
4.4.1 免疫效价的测定 | 第70页 |
4.4.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70-71页 |
4.4.3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 | 第71页 |
4.4.4 最佳包被原浓度及抗体浓度的测定 | 第71-72页 |
4.4.5 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4.4.6 有机溶剂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7 抗原抗体结合动力学 | 第74-75页 |
4.4.8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75页 |
4.4.9 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75-79页 |
4.4.10 加标回收率测定 | 第79-81页 |
4.4.11 UHPLC-MS/MS检测 | 第81-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