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 第7-10页 |
二、本研究的缘起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2、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社会排挤”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23页 |
1、社会排挤理论 | 第12-15页 |
2、“社会排挤”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3、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 第16-23页 |
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排挤现象的归纳和描述 | 第23-58页 |
1、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排挤十分强劲 | 第24-25页 |
2、信息与谈判身份的不对称使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排挤行为大行其道 | 第25-29页 |
3、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成为带有普遍性的排挤因素 | 第29-34页 |
4、过低的工薪待遇形成了直接的经济排挤乃至剥夺 | 第34-35页 |
5、女性毕业生遭到格外排挤 | 第35-42页 |
6、基于社会地位和社会网络资源差异的社会排挤代际再生产特征比较明显 | 第42-46页 |
7、社会舆论的排挤力量日益强大 | 第46-49页 |
8、相貌排挤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 第49-51页 |
9、制度和政策性排挤力量依然存在 | 第51-56页 |
10、“荣誉排挤”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 | 第56-58页 |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8-65页 |
1、结论 | 第58页 |
2、排挤的危害 | 第58-60页 |
3、对策建议 | 第60-65页 |
注 释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71-75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75页 |
后 记 | 第78-79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