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某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的形势 | 第10-14页 |
1.2.1 国内高层建筑火灾形势 | 第10-13页 |
1.2.2 国外高层建筑火灾形势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概述 | 第16-19页 |
1.4.1 定性分析方法 | 第17页 |
1.4.2 半定量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1.4.3 定量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5.2 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高层建筑火灾分析 | 第21-33页 |
2.1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特点 | 第21-23页 |
2.2 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第23-25页 |
2.2.1 初期增长阶段 | 第23-24页 |
2.2.2 充分发展阶段 | 第24页 |
2.2.3 减弱阶段 | 第24-25页 |
2.3 高层建筑火灾的蔓延方式 | 第25页 |
2.4 高层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 | 第25-28页 |
2.4.1 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 | 第25-26页 |
2.4.2 火灾沿竖直方向的蔓延 | 第26-28页 |
2.5 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 | 第28-32页 |
2.5.1 第一类危险源及其危害 | 第28-30页 |
2.5.2 第二类危险源及其危害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44页 |
3.1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4页 |
3.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3-34页 |
3.1.2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构成 | 第34页 |
3.2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4-43页 |
3.2.1 评价指标分类 | 第37-38页 |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说明 | 第38-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第44-53页 |
4.1 高层建筑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 第44页 |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 第44-48页 |
4.2.1 因素集 U | 第44-45页 |
4.2.2 因素权重集 A | 第45页 |
4.2.3 评价集 V | 第45页 |
4.2.4 评价矩阵 R_i | 第45-46页 |
4.2.5 模糊层次运算 | 第46-47页 |
4.2.6 评价准则 | 第47-48页 |
4.3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51页 |
4.3.1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48-51页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1页 |
4.4 模糊层次运算 | 第51-52页 |
4.5 评价结论 | 第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工程实例 | 第53-64页 |
5.1 高层建筑工程概况 | 第53-55页 |
5.1.1 主动防火部分 | 第53-54页 |
5.1.2 被动防火部分 | 第54页 |
5.1.3 安全疏散系统 | 第54-55页 |
5.1.4 应急救援系统 | 第55页 |
5.1.5 消防安全管理及其他情况 | 第55页 |
5.2 评价指标权重值选择 | 第55-58页 |
5.3 该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第58-62页 |
5.3.1 因素集的建立 | 第58页 |
5.3.2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 第58-60页 |
5.3.3 评价矩阵的建立 | 第60-62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及处理 | 第62-63页 |
5.4.1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5.4.2 针对各指标的建议 | 第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