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K最邻近的标签传播模型检测图像型垃圾邮件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0-12页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论文的内容结构第11-12页
第二章 图像型垃圾邮件检测方法的综述第12-23页
    2.1 图像型垃圾邮件的介绍第12-16页
        2.1.1 图像型垃圾邮件的定义第12页
        2.1.2 图像型垃圾邮件的特征第12-14页
        2.1.3 图像型垃圾邮件的构造第14-16页
    2.2 图像型垃圾邮件检测的挑战第16-17页
    2.3 图像型垃圾邮件的检测方法第17-22页
        2.3.1 基于分类算法的检测方法第18-19页
        2.3.2 基于垃圾邮件位置的检测方法第19-20页
        2.3.3 基于图像特征的检测方法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基于 Newton 稀疏表示法的图像消噪第23-36页
    3.1 图像噪声第23-26页
        3.1.1 噪声模型第23-24页
        3.1.2 噪声特性第24-25页
        3.1.3 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第25-26页
    3.2 传统的图像消噪方法第26-27页
    3.3 稀疏表示的理论第27-30页
        3.3.1 稀疏表示的理论背景第28页
        3.3.2 稀疏表示的理论基础第28-30页
    3.4 基于稀疏表示法的图像消噪第30-32页
    3.5 基于 Newton 稀疏表示法的图像消噪第32-35页
        3.5.1 Newton 法的理论介绍第32-33页
        3.5.2 基于 Newton 法的消噪模型第33-34页
        3.5.3 基于 Newton 法的消噪算法第34页
        3.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标签传播模型的图像型垃圾邮件检测第36-49页
    4.1 图像的特征提取与处理第36-42页
        4.1.1 提取图像特征第37-41页
        4.1.2 优化图像特征第41-42页
    4.2 标签传播模型的研究第42-46页
        4.2.1 标签传播的思想第42-43页
        4.2.2 构建标签传播模型第43-45页
        4.2.3 标签传播的可行性第45-46页
    4.3 实验与讨论第46-48页
        4.3.1 实验评价指标第46-47页
        4.3.2 实验数据集第47页
        4.3.3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基于 KLPM 的图像型垃圾邮件检测第49-61页
    5.1 图论基础第49-50页
    5.2 基于 K 最邻近的标签传播模型检测方法的研究第50-54页
        5.2.1 构建 K 最邻近的标签传播模型第51-52页
        5.2.2 基于 KLPM 的图像型垃圾邮件的检测方法第52-54页
        5.2.3 图像标签的获取第54页
    5.3 实验与讨论第54-59页
        5.3.1 KLPM 中 K 值的确定第55-56页
        5.3.2 基于 KLPM 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第56-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论文完成的工作第61-62页
    6.2 未来的研究方向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6-67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常高温水平荷载作用下集装箱轻钢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小高层钢结构住宅弹塑性抗震分析与经济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