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框架式基础模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汽轮机组框架式基础概述 | 第9-10页 |
1.3 工程概况 | 第10-11页 |
1.4 机组及基础结构简介 | 第11-14页 |
1.4.1 机组简介 | 第11页 |
1.4.2 凝汽器与基础结构的连接 | 第11-12页 |
1.4.3 基础简介 | 第12-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汽轮机组弹簧隔振基础模型动力特性试验 | 第15-38页 |
2.1 试验模型 | 第15-18页 |
2.1.1 相似比推导 | 第15页 |
2.1.2 试验模型设计 | 第15-17页 |
2.1.3 试验模型制作 | 第17-18页 |
2.2 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2.2.1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2 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3 测点布置 | 第21-22页 |
2.2.4 试验及分析 | 第22-23页 |
2.3 基础模型自振特性 | 第23-27页 |
2.3.1 自振频率及振型 | 第23-26页 |
2.3.2 自振特性分析 | 第26-27页 |
2.4 基础模型强迫振动响应 | 第27-32页 |
2.4.1 基础动力分析标准 | 第28-29页 |
2.4.2 扰力点振动线位移 | 第29-31页 |
2.4.3 扰力点振动速度均方根值 | 第31-32页 |
2.5 基础模型动刚度 | 第32-33页 |
2.6 弹簧隔振元件传递率 | 第33-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弹簧隔振基础模型拟动力试验 | 第38-63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拟动力试验方法 | 第38-46页 |
3.2.1 试验原理 | 第38-39页 |
3.2.2 拟动力试验系统简介 | 第39-41页 |
3.2.3 试验步骤 | 第41页 |
3.2.4 地震波选取 | 第41-44页 |
3.2.5 试验技术参数 | 第44-45页 |
3.2.6 测试内容 | 第45-46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61页 |
3.3.1 位移、速度、加速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7页 |
3.3.2 钢筋应变 | 第57页 |
3.3.3 滞回曲线 | 第57-58页 |
3.3.4 裂缝的开展及分布 | 第58-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弹簧隔振基础模型数值模拟分析 | 第63-75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4.3 数值模型模态分析 | 第64-66页 |
4.3.1 自振周期计算结果与对比 | 第64-65页 |
4.3.2 振型分析与对比 | 第65-66页 |
4.4 数值模型地震反应分析 | 第66-72页 |
4.4.1 加速度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4.4.2 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4.4.3 钢筋应变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4.5 弹簧隔振基础与刚性基础比较研究 | 第72-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1 | 第80-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