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多孔介质研究发展及展望 | 第9-14页 |
1.2.1 研究发展过程 | 第9-11页 |
1.2.2 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1-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多空介质相变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研究 | 第16-31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多孔介质的基本参量 | 第16-20页 |
2.2.1 孔隙率 | 第16-17页 |
2.2.2 渗透率 | 第17-18页 |
2.2.3 饱和度 | 第18-19页 |
2.2.4 导热系数 | 第19-20页 |
2.2.5 比热容 | 第20页 |
2.3 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理论 | 第20-26页 |
2.3.1 多孔介质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1-24页 |
2.3.2 多空介质传热过程 | 第24页 |
2.3.3 多孔介质传质过程 | 第24-26页 |
2.4 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数学基础[26-30] | 第26-30页 |
2.4.1 饱和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控制方程[30-35] | 第26-29页 |
2.4.2 非饱和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控制方程[36-41] | 第29-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外部能量源作用下多孔介质相变过程宏观尺度研究 | 第31-55页 |
3.1 模型的数学表达 | 第31-35页 |
3.1.1 模型假设 | 第31-32页 |
3.1.2 模型的控制方程 | 第32-35页 |
3.2 多孔介质模型 | 第35-39页 |
3.2.1 模型的尺寸和结构 | 第35-37页 |
3.2.2 模型的物理参量的设定 | 第37-39页 |
3.3 二维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39-51页 |
3.3.1 恒定外部能量源作用下 | 第39-42页 |
3.3.2 瞬态外部能量源作用下 | 第42-51页 |
3.4 三维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51-54页 |
3.4.1 恒定外部能量源作用下 | 第51-54页 |
3.4.2 瞬态外部能量源作用下 | 第54页 |
3.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外部能量源作用下多孔介质相变过程微观尺度研究 | 第55-67页 |
4.1 模型的数学表达 | 第55-57页 |
4.1.1 模型假设 | 第55-56页 |
4.1.2 模型的控制方程 | 第56-57页 |
4.2 实际微观多孔介质模型 | 第57-61页 |
4.2.1 模型的尺寸和结构 | 第57-59页 |
4.2.2 模型物理参量的设定 | 第59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4.3 简化微观多孔介质模型 | 第61-65页 |
4.3.1 模型的尺寸和结构 | 第62-63页 |
4.3.2 模型物理参量的设定 | 第63页 |
4.3.3 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4.4 改进宏观多孔介质模型 | 第65-66页 |
4.5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