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1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145 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2 小麦2A 和黑麦2R 染色体图谱的构建研究 | 第9-10页 |
3 EST-CAPS(expressed sequence tag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技术 | 第10页 |
4 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lectin-like receptor kinases, LecRKs)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5 cDNA 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研究与应用 | 第11页 |
6 本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145 分子标记的研究 | 第13-3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4-20页 |
·主要仪器和生化试剂 | 第14页 |
·仪器 | 第14页 |
·生化试剂 | 第14页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20页 |
·TcL145×Thatcher F2 代分离群体的抗、感鉴定 | 第14-15页 |
·小麦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15页 |
·DNA 浓度的测定 | 第15页 |
·分子标记的筛选 | 第15-18页 |
·特异片段的回收 | 第18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8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18-19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19页 |
·测序与序列分析 | 第19页 |
·分子标记的近等基因系检测与连锁分析 | 第19-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TcL145、Thatcher 以及F2 代分离群体抗病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 第20页 |
·来源于黑麦2R 染色体分子标记的筛选 | 第20页 |
·小麦2A 染色体SSR 及EST-SSR 标记的筛选 | 第20-21页 |
·EST-CAPS 标记的筛选 | 第21-22页 |
·TcL145 的SCAR 标记 | 第22-26页 |
·SCAR 标记在TcL145 中的扩增结果 | 第22-23页 |
·SCAR 标记的近等基因系检测及连锁性分析 | 第23页 |
·特异片段的克隆与比对分析 | 第23-25页 |
·品种检测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30页 |
·黑麦分子标记在检测小麦外源染色质中的应用 | 第26页 |
·基于SSR 分析的小麦抗叶锈基因L145 的定位 | 第26-27页 |
·EST-CAPS 技术的应用 | 第27页 |
·含有小麦抗叶锈基因L145 易位片段的分子标记定位 | 第27-28页 |
·L125 SCAR 标记的修订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 | 第30-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40页 |
·主要仪器及生化试剂 | 第31页 |
·仪器 | 第31页 |
·生化试剂 | 第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40页 |
·TcL145 中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31-33页 |
·TcL145 中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全长cDNA 的获得 | 第33-35页 |
·原核表达 | 第35-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TcL145 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40-41页 |
·小麦叶片总RNA 的提取 | 第40页 |
·TcL145 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扩增 | 第40-41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1页 |
·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全长的获得及序列分析 | 第41-46页 |
·3’RACE 扩增结果 | 第41-42页 |
·5’RACE 扩增结果 | 第42页 |
·全长序列拼接 | 第42-43页 |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3-46页 |
·原核表达 | 第46-48页 |
·胞外凝集素ORF 的获得 | 第46页 |
·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IPTG 诱导浓度的选择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RACE 技术 | 第48页 |
·LecRK-LR45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8-50页 |
全文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56-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