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国内外高速飞行器整流罩外形设计以及共形光学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内外气动热辐射传输效应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耦合计算研究 | 第20-4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共形整流罩外流场分析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20-22页 |
2.3 典型面形共形整流罩外流场特性仿真分析 | 第22-30页 |
2.3.1 等厚球形整流罩外流场特性仿真分析 | 第22-25页 |
2.3.2 等厚椭球面形整流罩外流场特性仿真分析 | 第25-27页 |
2.3.3 等厚抛物面形整流罩外流场特性仿真分析 | 第27-30页 |
2.4 高速飞行器整流罩多物理场耦合计算 | 第30-36页 |
2.4.1 ANSYS-APDL | 第31-33页 |
2.4.2 共形整流罩热分析计算模型 | 第33-35页 |
2.4.3 共形整流罩结构分析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2.5 典型面形整流罩的气动热环境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 第36-41页 |
2.5.1 整流罩材料物理特性及其热流固耦合分析输入条件 | 第36-37页 |
2.5.2 等厚半球形整流罩气动热环境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 | 第37-38页 |
2.5.3 等厚椭球形整流罩气动热环境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 | 第38-40页 |
2.5.4 等厚抛物面形整流罩气动热环境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 | 第40-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计算模型建立 | 第42-55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计算建模总体 | 第42-43页 |
3.3 共形整流罩热辐射发射特性 | 第43-47页 |
3.3.1 半透明梯度折射率介质辐射发射特性 | 第43-46页 |
3.3.2 整流罩热辐射离散模型 | 第46-47页 |
3.4 热辐射在共形整流罩内部的传输 | 第47-50页 |
3.4.1 复杂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折射率场计算 | 第47-48页 |
3.4.2 四阶龙格-库塔法 | 第48-50页 |
3.5 整流罩热辐射经光学系统的传输 | 第50-53页 |
3.5.1 热瞳 | 第50-51页 |
3.5.2 共形整流罩热辐射在光学系统中的传输 | 第51-53页 |
3.6 红外探测器接收面上热辐射计算 | 第53-54页 |
3.6.1 探测器接收面上辐射照度计算 | 第53-54页 |
3.6.2 红外探测器成像仿真 | 第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气动热环境下典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仿真 | 第55-73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仿真软件总体结构 | 第55-57页 |
4.2.1 软件运行环境及功能要求 | 第55-57页 |
4.2.2 软件程序接口 | 第57页 |
4.3 典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仿真分析 | 第57-71页 |
4.3.1 球形头罩热辐射仿真计算结果 | 第58-62页 |
4.3.2 椭球面形整流罩热辐射仿真计算结果 | 第62-66页 |
4.3.3 抛物面形整流热辐射仿真计算结果 | 第66-70页 |
4.3.4 典型面形整流罩热辐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