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原料与辅助材料论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论文--助剂论文

可聚合光引发剂的分子设计及硅树脂紫外光固化行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有机硅树脂的种类和结构第10-13页
        1.2.1 有机硅树脂概述第10-11页
        1.2.2 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第11页
        1.2.3 有机硅树脂的应用第11-13页
    1.3 紫外光固化概述第13-19页
        1.3.1 自由基光引发剂第13-15页
        1.3.2 离子光引发剂第15-16页
        1.3.3 二苯甲酮引发剂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4 硅树脂紫外固化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1-30页
    2.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第21-23页
        2.1.1 实验原料第21-22页
        2.1.2 实验设备第22-23页
    2.2 可聚合/聚合物型光引发剂的合成第23-27页
        2.2.1 4-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酮的合成第23页
        2.2.2 4-氯-4’-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酮的合成第23-25页
        2.2.3 4-马来酰亚胺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硫基]二苯甲酮的合成第25-26页
        2.2.4 聚合物型二苯甲酮引发剂的合成第26-27页
    2.3 甲基丙烯酰氧基硅树脂的UV固化第27页
        2.3.1 甲基丙烯酰氧基硅树脂的合成第27页
        2.3.2 二苯甲酮系列引发剂紫外引发硅树脂固化的研究第27页
    2.4 分子结构表征分析第27-28页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27-28页
        2.4.2 核磁共振波谱(NMR)第28页
        2.4.3 紫外吸收光谱(UV-Vis)第28页
        2.4.4 荧光光谱分析(PL)第28页
        2.4.5 凝胶色谱分析(GPC)第28页
    2.5 性能表征测试第28-30页
        2.5.1 硅树脂紫外固化速率的测定第28-29页
        2.5.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9页
        2.5.3 热失重及差热分析(TG/SDTA)第29-30页
第3章 可聚合/聚合物型二苯甲酮的合成第30-51页
    3.1 可聚合/聚合物型二苯甲酮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30-45页
        3.1.1 4-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酮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31-33页
        3.1.2 4-氯-4’-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酮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33-37页
        3.1.3 4-马来酰亚胺基-4’-[(4-马来酰亚胺基)苯硫基]二苯甲酮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37-40页
        3.1.4 聚合物型光引发剂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40-45页
    3.2 可聚合/聚合物型二苯甲酮物化特性分析第45-49页
        3.2.1 可聚合/聚合物型二苯甲酮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第46-48页
        3.2.2 可聚合/聚合物型二苯甲酮荧光光谱分析第48-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可聚合/聚合物型二苯甲酮紫外引发硅树脂固化研究第51-66页
    4.1 可紫外固化硅树脂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51-54页
        4.1.1 甲基丙烯酰氧基硅树脂的合成第51-52页
        4.1.2 甲基丙烯酰氧基有机硅树脂的结构表征第52-54页
    4.2 二苯甲酮系列引发剂对硅树脂紫外固化过程的影响第54-64页
        4.2.1 二苯甲酮系列引发剂含量对硅树脂紫外固化行为的研究第55-58页
        4.2.2 二苯甲酮系列引发剂紫外引发硅树脂固化机理研究第58-61页
        4.2.3 二苯甲酮系列引发剂对紫外光固化硅树脂热性能影响分析第61-64页
    4.3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BO纤维改性及其PTFE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重氮化学超疏水海绵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