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3页 |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2、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3、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正义与分配正义思想的历史考察 | 第13-21页 |
1.1 正义与分配正义思想的概念辨析 | 第13-16页 |
1.1.1 正义思想 | 第13-14页 |
1.1.2 分配正义思想 | 第14-15页 |
1.1.3 正义与分配正义的辩证关系 | 第15-16页 |
1.2 分配正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 第16-21页 |
1.2.1 马克思之前的分配正义思想的追溯 | 第16-18页 |
1.2.2 马克思之后的分配正义思想的发展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生成 | 第21-31页 |
2.1 基于理论批判的考察 | 第21-26页 |
2.1.1 对蒲鲁东主义分配正义思想的批判 | 第21-24页 |
2.1.2 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思想的批判 | 第24-26页 |
2.2 基于对现实资本主义分配问题的批判 | 第26-31页 |
2.2.1 资本主义分配非正义性的根源在于初始生产资料分配的不公正 | 第27-29页 |
2.2.2 资本主义分配非正义性本质表现在于对剩余价值的无限制的追求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特征 | 第31-40页 |
3.1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1-37页 |
3.1.1 马克思对分配的认识 | 第31-33页 |
3.1.2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基础——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 第33-34页 |
3.1.3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基本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 | 第34-37页 |
3.1.4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分配理想 | 第37页 |
3.2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理论特征 | 第37-40页 |
3.2.1 价值判断性 | 第37-38页 |
3.2.2 阶级历史性 | 第38页 |
3.2.3 现实批判性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影响分析 | 第40-48页 |
4.1 关于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理论影响分析 | 第40-44页 |
4.1.1 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探讨 | 第40-42页 |
4.1.2 罗尔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探析 | 第42-44页 |
4.2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实践影响分析 | 第44-48页 |
4.2.1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实践科学性 | 第44-46页 |
4.2.2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实践指导意义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