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9-25页 |
1.1 渔港 | 第9-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2 渔港规划设计与评估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25-43页 |
2.1 结构可靠度理论 | 第25-27页 |
2.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第27-36页 |
2.3遗传算法 | 第36-38页 |
2.4 模糊优选方法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3 我国地方渔港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 第43-73页 |
3.1 引言 | 第43-46页 |
3.2 模型分析 | 第46-47页 |
3.3 模型建立 | 第47-52页 |
3.4 模型求解 | 第52-57页 |
3.5 算例及分析 | 第57-70页 |
3.6 本章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4 渔港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全局响应面法研究 | 第73-115页 |
4.1 引言 | 第73-74页 |
4.2 响应面法 | 第74-76页 |
4.3 Bp神经网络响应面法 | 第76-89页 |
4.4 RBF神经网络响应面法 | 第89-94页 |
4.5 模糊神经网络响应面法 | 第94-98页 |
4.6 渔港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全局响应面法 | 第98-102页 |
4.7 基于响应面重构的渔港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智能计算法 | 第102-105页 |
4.8 工程实例 | 第105-109页 |
4.9 本章结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5页 |
5 渔港等级模糊评估方法研究 | 第115-137页 |
5.1 引言 | 第115-116页 |
5.2 渔港等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116-121页 |
5.3 渔港等级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第121-126页 |
5.4 渔港等级模糊评估 | 第126-128页 |
5.5 实例研究 | 第128-132页 |
5.6 本章结论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3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37-13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38-139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39-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