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8-17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第9-11页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1页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第11-12页
    五、本文研究的理论分析工具第12-16页
    六、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第16-17页
第一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分类与主要供给模式第17-27页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第17-19页
        一、西方学者眼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第17页
        二、国内学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解第17-18页
        三、国内学者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认识的局限第18-19页
        四、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第19页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的分类第19-20页
        一、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纯公共文化服务第19页
        二、有一定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准公共文化服务第19-20页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的独特属性第20-23页
        一、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大众性第21页
        二、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第21-22页
        三、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意识形态性第22页
        四、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强烈的外部性第22-23页
    第四节 公共文化服务的几种主要供给模式第23-27页
        一、政府垄断型供给模式第23-24页
        二、公私混合型供给模式第24-25页
        三、市场化供给模式第25-27页
第二章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迈向多元化供给的历程与困境第27-35页
    第一节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历史沿革第27-30页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1949年-1977年)第27-28页
        二、转型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变迁(1978年-2002年)第28-29页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初步形成(2002年至今)第29-30页
    第二节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在供给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第30-35页
        一、政府“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第31-32页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与质量偏低第32-34页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第34-35页
第三章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的经验借鉴第35-41页
    第一节 日本与韩国在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供给第35-36页
        一、政府部门的积极介入第35-36页
        二、市场与社会力量相协助第36页
    第二节 英国与澳大利亚的公私共建型多元化供给第36-38页
        一、公私力量相协调的运作模式第37页
        二、“一臂之距”的间接管理形式第37-38页
    第三节 美国与加拿大在市场机制下的多元化供给第38-39页
        一、“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原则第38页
        二、完善的软、硬件设施第38-39页
    第四节 对于上述各模式分析与借鉴第39-41页
        一、上述各模式的优质属性分析第39-40页
        二、多元化——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第40-41页
第四章 探求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之道第41-49页
    第一节 多元化的决策与评估体系是前提第41-44页
        一、建立多元化的决策机制第41-42页
        二、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第42-43页
        三、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第43-44页
    第二节 多元化的资源与要素支持是保障第44-45页
        一、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拨款力度第44-45页
        二、鼓励市场与社会力量参与协助第45页
    第三节 多元化的机构与组织的竞合是动力第45-49页
        一、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第46页
        二、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文化服务效率第46-47页
        三、联合第三部门,弥补文化服务不足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ETF基金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研究
下一篇: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不同汇改政策实行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