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局域网(LAN)、城域网(MAN)论文

IPv6城域网建设规划与部署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3-16页
第二章 IPV6特点及其过渡技术第16-20页
    2.1 IPV6协议第16-17页
    2.2 IPV6安全机制第17页
    2.3 IPV4到IPV6过渡技术第17-19页
        2.3.1 双协议栈技术第18页
        2.3.2 隧道技术第18-19页
        2.3.3 翻译技术第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城域网的规划建设第20-22页
    3.1 西安MAN网络现状第20页
    3.2 IPV6城域网的改造原则第20-21页
        3.2.1 城域网改造的原则第20-21页
        3.2.2 IPv6城域网改造的内容第21页
    3.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四章 IPV6城域网的设计方案第22-32页
    4.1 IPV6城域网设计目标第22-23页
    4.2 IPV6城域网总体部署要求第23页
    4.3 IP地址分配第23-25页
        4.3.1 IPV4公有地址规划第24页
        4.3.2 IPV4私有地址规划第24页
        4.3.3 IPV6地址规划第24-25页
    4.4 基于IPV6的宽带业务实现第25-31页
        4.4.1 城域骨干组网第25-26页
        4.4.2 宽带接入组网第26-27页
        4.4.3 公网双栈接入第27页
        4.4.4 私网双栈接入第27-28页
        4.4.5 轻型双栈接入第28-31页
    4.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五章 IPV6城域网的配置与测试第32-52页
    5.1 华为BRAS设备(ME60)配置规范第32-35页
        5.1.1 IPV6基本配置要求第32-33页
        5.1.2 路由协议配置第33-35页
    5.2 中兴BRAS设备(M6000)配置规范第35-38页
        5.2.1 IPV6基本配置要求第35-36页
        5.2.2 路由协议配置第36-38页
    5.3 城域网CR设备配置规范第38-46页
        5.3.1 城域网CR-NE5KE路由器配置规范第38-44页
        5.3.2 城域网SR-NE40E路由器配置规范第44-46页
    5.4 测试内容及结果第46-51页
        5.4.1 测试内容第46页
        5.4.2 测试环境第46-47页
        5.4.3 IP城域网核心双栈实验第47-48页
        5.4.4 宽带接入网测试第48-49页
        5.4.5 家庭网关测试第49-51页
    5.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6.1 总结第52页
    6.2 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发生风险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