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西辽河流域玉米膜下滴灌条件下施肥技术模式研究--以赤峰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膜下滴灌的发展第12-13页
        1.2.2 施肥技术的发展第13-14页
        1.2.3 滴灌施肥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4 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15-16页
        1.2.5 养分对玉米生产发育的影响第16页
        1.2.6 施肥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第16-17页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3 技术路线第18页
    1.4 本研究课题来源第18-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第19-2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20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9页
        2.1.2 地貌特征第19-20页
        2.1.3 气候状况第20页
        2.1.4 土壤特征第20页
    2.2 试验设计第20-24页
        2.2.1 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第20-21页
        2.2.2 小区试验设计第21-24页
        2.2.3 田间管理第24页
    2.3 测定指标第24-26页
        2.3.1 玉米生长发育指标第24-25页
        2.3.2 产量第25页
        2.3.3 玉米干物质量第25页
        2.3.4 蒸散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第25-26页
        2.3.5 土壤肥力第26页
    2.4 数据处理第26-27页
第三章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第27-38页
    3.1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玉米株高、茎粗的影响第27-30页
        3.1.1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株高的影响第28-29页
        3.1.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茎粗的影响第29页
        3.1.3 玉米株高、茎粗方差分析结果第29-30页
    3.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30-32页
        3.2.1 生育期内玉米叶面积指数在各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第30-31页
        3.2.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31-32页
    3.3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2-34页
        3.3.1 生育期内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第32-33页
        3.3.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33-34页
    3.4 不同施肥对玉米根冠比的影响第34-36页
        3.4.1 生育期内玉米根冠比的动态变化第34-35页
        3.4.2 不同技术模式方式对玉米根冠比的影响第35-36页
    3.5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产量结构因子的影响第36-37页
        3.5.1 测定结果第36-37页
        3.5.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穗粒重与产量结构因子相互关系影响第37页
    3.6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产量与增产量第37-38页
第四章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38-54页
    4.1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38-40页
        4.1.1 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第39页
        4.1.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39-40页
    4.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氮素的影响第40-45页
        4.2.1 玉米生育期内全氮的动态变化第41页
        4.2.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全氮的影响第41-43页
        4.2.3 玉米生育期内碱解氮的动态变化第43-44页
        4.2.4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第44-45页
    4.3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第45-49页
        4.3.1 玉米生育期内全磷的动态变化第45-46页
        4.3.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全磷的影响第46-47页
        4.3.3 玉米生育期内速效磷的动态变化第47-48页
        4.3.4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第48-49页
    4.4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钾素的影响第49-54页
        4.4.1 玉米生育期内全钾的动态变化第50页
        4.4.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全钾的影响第50-52页
        4.4.3 玉米生育期内速效钾的动态变化第52页
        4.4.4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第52-54页
第五章 土壤肥力与玉米生长指标、玉米产量的关系第54-69页
    5.1 土壤肥力与玉米生长指标相关分析第54-67页
        5.1.1 土壤肥力与玉米株高的关系第54-57页
        5.1.2 土壤肥力与玉米茎粗的关系第57-59页
        5.1.3 土壤肥力与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第59-62页
        5.1.4 土壤肥力与玉米干物质量的关系第62-65页
        5.1.5 土壤肥力与玉米根冠比的关系第65-67页
    5.2 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回归分析第67-69页
        5.2.1 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相关性第67-68页
        5.2.2 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回归方程第68-69页
第六章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玉米效益的影响第69-73页
    6.1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的影响第69-71页
        6.1.1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69-70页
        6.1.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对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第70-71页
    6.2 不同施肥技术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第71-72页
    6.3 推荐施肥技术模式第72-7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6页
    7.1 结论第73-75页
    7.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的生态风险评价--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下一篇:锡林郭勒盟乌拉盖流域生态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