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课题研究目的 | 第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第9-11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中国家庭伦理类电视剧概述 | 第12-15页 |
第一节 家庭伦理类电视剧含义 | 第12-13页 |
一、家庭伦理概念 | 第12页 |
二、家庭伦理类电视剧特点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产生 | 第13-15页 |
一、影视创作发展推动 | 第13页 |
二、影视商业化发展推动 | 第13-14页 |
三、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推动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国家庭伦理类电视剧的主题流变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常见主题 | 第15-16页 |
一、情感主题:都市情感“浪漫化” | 第15页 |
二、婚姻主题:夫妻婚姻“多变化” | 第15页 |
三、家庭主题:家庭关系“矛盾化” | 第15-16页 |
四、代沟主题:两代同堂“隔阂化” | 第16页 |
第二节 电视剧主题流变因素 | 第16-18页 |
一、文化因素:生活流的戏剧冲突 | 第16页 |
二、政治因素:社会转型、文化转型逐步深入 | 第16-17页 |
三、历史因素:影视作品人文化主题发展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流变时期划分 | 第18-20页 |
一、80 年代初~1992 年(成型期):以《渴望》为开端 | 第18页 |
二、1993 年~1999 年(成长期):《过把瘾》、《情满珠江》、《牵手》 | 第18-19页 |
三、2000 年~至今(兴盛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激情燃烧的岁月》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中国家庭伦理类电视剧的叙事风格流变 | 第20-24页 |
第一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叙事结构特征 | 第20-21页 |
一、顺时序的主题叙事 | 第20页 |
二、以人物关系开展的多重叙事 | 第20-21页 |
三、基于生活事件的矛盾冲突 | 第21页 |
第二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叙事风格流变历程 | 第21-24页 |
一、平静期:家庭生活叙事 | 第21-22页 |
二、发展期:突发事件叙事 | 第22页 |
三、创新期:社会矛盾叙事 | 第22-23页 |
四、稳定期:回归家庭生活 | 第23-24页 |
第四章 中国家庭伦理类电视剧的流变得失与未来展望 | 第24-31页 |
第一节 中国家庭伦理类电视剧的流变得失 | 第24-25页 |
一、苦情戏,得不偿失:《男婚女嫁》 | 第24页 |
二、亲情戏,矛盾过激:《老牛家的战争》 | 第24-25页 |
三、夫妻戏,女强男弱:《婚姻保卫战》 | 第25页 |
第二节 中国家庭伦理类电视剧未来展望 | 第25-31页 |
一、社会转型与新型伦理道德的建构 | 第25-26页 |
(一)家庭伦理的本源地位 | 第25-26页 |
(二)家庭伦理的两重性 | 第26页 |
二、传统伦理资源当代价值的发掘 | 第26-28页 |
(一)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的历史渊源 | 第26-27页 |
(二)孝与“重家”的传统观念 | 第27-28页 |
(三)孝的当代价值 | 第28页 |
三、批判与修复:婚姻关系传统与现实的审视 | 第28-29页 |
(一)对封建婚姻观念的批判 | 第28-29页 |
(二)调整和修复当代婚姻的意向 | 第29页 |
四、在多元文化格局中对民生、民本的关注 | 第29-31页 |
(一)思想解放中凸显“重人”理念 | 第29页 |
(二)与主导文化的整合 | 第29-30页 |
(三)对大众文化思潮的逆向回应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