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1.2.1 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 | 第10-14页 |
1.2.2 关于民营企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 | 第14-17页 |
1.3 本研究特点和方法 | 第17-25页 |
第二章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第25-3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5-27页 |
2.1.1 民营企业的概念 | 第25-26页 |
2.1.2 私营企业界定 | 第26页 |
2.1.3 家族企业界定 | 第26-27页 |
2.2 浙江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2.2.1 民营企业数量及其分布 | 第27-28页 |
2.2.2 民营企业股权及债权结构 | 第28-29页 |
2.3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29-35页 |
2.3.1 民营企业发展的政治环境 | 第30-31页 |
2.3.2 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 第31页 |
2.3.3 民营企业的政策法律环境 | 第31-32页 |
2.3.4 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背景 | 第32-35页 |
2.4 小结:政府与市场视角下的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及其特点 | 第35-39页 |
2.4.1 活跃的市场 | 第35-36页 |
2.4.2 有为的政府 | 第36-37页 |
2.4.3 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互补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浙江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及其问题分析 | 第39-56页 |
3.1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分析 | 第39-43页 |
3.1.1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类型 | 第39-40页 |
3.1.2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特点 | 第40-41页 |
3.1.3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效能分析 | 第41-42页 |
3.1.4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变路线 | 第42-43页 |
3.2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主要问题 | 第43-49页 |
3.2.1 亲(友)情化治理结构遭遇的现实矛盾 | 第43-44页 |
3.2.2 产权问题的制约 | 第44-45页 |
3.2.3 政策性制约因素 | 第45页 |
3.2.4 金融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 第45-46页 |
3.2.5 民企对“上市”的消极态度 | 第46-49页 |
3.3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转型的方向和重点 | 第49-56页 |
3.3.1 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必要性 | 第49-51页 |
3.3.2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治理结构 | 第51-55页 |
3.3.3 治理结构转型的重点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转型中政府的作用 | 第56-78页 |
4.1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转型中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原因 | 第56-58页 |
4.1.1 加快经济发展与健全经济制度的需要 | 第56页 |
4.1.2 将企业做大做强并降低融资成本的需要 | 第56-57页 |
4.1.3 民营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 | 第57页 |
4.1.4 促进民营企业治理打破路径依赖的需要 | 第57-58页 |
4.2 浙江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转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 | 第58-71页 |
4.2.1 营造有利于民企治理结构转型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 | 第58-63页 |
4.2.2 提供民企治理结构转型发展的微观基础 | 第63-65页 |
4.2.3 浙江华峰集团的案例分析 | 第65-71页 |
4.3 小结:对浙江民企治理结构转型中政府作用的评析 | 第71-78页 |
4.3.1 基本特点 | 第71-72页 |
4.3.2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72-78页 |
第五章 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 | 第78-90页 |
5.1 国外经验借鉴 | 第78-80页 |
5.1.1 美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变 | 第78-79页 |
5.1.2 日本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发展与变革 | 第79-80页 |
5.2 对中国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 第80-90页 |
5.2.1 日本经验和启示 | 第80-82页 |
5.2.2 美国经验和启示 | 第82-84页 |
5.2.3 中国国情和政府角色 | 第84-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90-9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0-9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