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供热论文

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与营房建筑的一体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太阳能的利用现状第9-10页
    1.2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被动式太阳能供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 我国营房建筑能耗现状第16-18页
        1.3.1 营房建筑的发展历程第16-18页
        1.3.2 营房建筑的能耗现状第18页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8-20页
    1.5 论文架构第20-21页
第二章 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营房建筑方案设计第21-38页
    2.1 太阳能建筑的应用场所及建筑设计第21-23页
        2.1.1 应用场所第21页
        2.1.2 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节能设计措施第21-23页
    2.2 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方案评价指标第23-26页
        2.2.1 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第23-24页
        2.2.2 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的提出第24-25页
        2.2.3 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方案评价指标的提出第25-26页
    2.3 秦皇岛营房建筑的设计方案比较与分析第26-37页
        2.3.1 秦皇岛气候及太阳能资源第26页
        2.3.2 营房功能需求第26-27页
        2.3.3 方案比较与分析第27-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与营房建筑的一体化设计第38-70页
    3.1 太阳能辐射量计算第38-43页
        3.1.1 太阳能辐射基本理论第38-41页
        3.1.2 太阳辐射强度第41-43页
    3.2 某地区不同倾角倾斜面接收太阳辐射强度计算第43-48页
        3.2.1 Visual Studio 2010 及C第43页
        3.2.2 倾斜面接收太阳辐射强度计算程序及界面第43-44页
        3.2.3 倾斜面接收太阳辐射强度计算结果分析第44-48页
    3.3 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第48-57页
        3.3.1 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的组成第48页
        3.3.2 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第48-50页
        3.3.3 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的改进第50-53页
        3.3.4 改进后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节能性分析第53-57页
        3.3.5 秦皇岛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的运行模式判断第57页
    3.4 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与秦皇岛部队营房一体化设计第57-70页
        3.4.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安装方位及倾角第58-59页
        3.4.2 空气集热器的选型第59-65页
        3.4.3 系统热风供暖部分设计第65-67页
        3.4.4 系统供生活热水部分设计第67-68页
        3.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太阳能热风供热系统应用于营房建筑的效益分析第70-81页
    4.1 系统经济效益分析第70-78页
        4.1.1 费用年值的计算方法第70-71页
        4.1.2 系统的初投资费用分析第71-72页
        4.1.3 系统运行费用分析第72-77页
        4.1.4 系统的费用年值分析第77-78页
    4.2 系统环保效益分析第78-80页
    4.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河朔诗派研究
下一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王维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