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港(站)、机场及其技术管理论文--空中管制与飞行调度论文

基于交通流模式的扇区运行容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第10-11页
        1.2.2 国内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扇区容量评估研究基础第14-24页
    2.1 扇区容量第14-17页
        2.1.1 定义第14-15页
        2.1.2 影响因素第15-17页
    2.2 扇区容量评估方法第17-23页
        2.2.1 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扇区容量评估第17-20页
        2.2.2 基于计算机仿真模型的扇区容量评估第20-21页
        2.2.3 基于动态密度的扇区容量评估第21-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扇区运行容量计算方法第24-29页
    3.1 平均扇区飞行距离第24-25页
    3.2 平均扇区飞行时间第25-27页
    3.3 扇区运行容量计算流程第27-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基于聚类的扇区交通流模式分析第29-47页
    4.1 空中交通流第29-36页
        4.1.1 交通流特性第29页
        4.1.2 交通流描述方法第29-34页
        4.1.3 交通流模式第34-35页
        4.1.4 交通流模式相似度度量第35-36页
    4.2 聚类分析第36-38页
    4.3 厦门扇区交通流模式研究第38-45页
        4.3.1 厦门扇区概况第38-40页
        4.3.2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40-41页
        4.3.3 航段密度聚类第41-43页
        4.3.4 扇区飞行状态聚类第43-44页
        4.3.5 进扇区位置点聚类第44-45页
    4.4 通话负荷对比分析第45-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基于交通流模式的扇区运行容量计算第47-57页
    5.1 交通流模式识别第47-50页
        5.1.1 动态时间规划算法原理第48-49页
        5.1.2 DTW算法用于交通流模式识别第49-50页
    5.2 厦门扇区运行容量研究第50-54页
        5.2.1 航段密度模式扇区容量计算第50-51页
        5.2.2 扇区飞行状态模式扇区容量计算第51-52页
        5.2.3 进扇区位置点模式扇区容量计算第52-54页
    5.3 扇区运行容量计算实例第54-56页
        5.3.1 数据统计第54页
        5.3.2 运行容量计算第54-55页
        5.3.3 分析与建议第55-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6.1 结论第57-58页
    6.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09-2015年新疆四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松嫩盐单胞菌中Group 1型Mrp系统的基因克隆、功能分析及其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