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实验内容 | 第11-17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1-13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1-12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2-13页 |
2. 指标观察及检测方法 | 第13-16页 |
2.1 创面大体情况观察 | 第13页 |
2.2 创面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13页 |
2.3 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VEGF、IL-6 及TGF-β蛋白表达 | 第13-14页 |
2.4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VEGF、IL-6 及TGF-β表达 | 第14页 |
2.5 RT-PCR检测各组创面组织中VEGF、IL-6 及TGF-β的相对表达量 | 第14-16页 |
3. 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第17-24页 |
1. 大鼠创面大体观察 | 第17页 |
2. 组织学HE描述 | 第17-18页 |
3.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第18页 |
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18-20页 |
4.1 不同时间点创面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18-19页 |
4.2 不同时间点创面组织IL-6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19页 |
4.3 不同时间点创面组织TGF-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19-20页 |
5. 大鼠血清因子检测结果 | 第20-22页 |
5.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VEGF含量 | 第20-21页 |
5.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IL-6 含量 | 第21页 |
5.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TGF-β含量 | 第21-22页 |
6. 大鼠创面组织mRNA表达结果 | 第22-24页 |
6.1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创面组织VEGFmRNA表达结果 | 第22页 |
6.2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创面组织IL-6mRNA表达结果 | 第22-23页 |
6.3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创面组织TGF-βmRNA表达结果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4-31页 |
1. 中医药对伤科创面愈合的认识及干预 | 第24-25页 |
1.1 创伤初期 | 第24页 |
1.2 创伤中期 | 第24-25页 |
1.3 创伤后期 | 第25页 |
2. 玉红油纱条方解及现代研究 | 第25-27页 |
3.创面组织愈合的病理学过程 | 第27-28页 |
4.玉红油纱条对创面愈合中不同因子的影响 | 第28-31页 |
4.1 玉红油纱条对IL-6 的影响 | 第28-29页 |
4.2 玉红油纱条对VEGF的影响 | 第29页 |
4.3 玉红油纱条对TGF-β的影响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1.结论 | 第31页 |
2.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3.展望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附录一: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肉眼观察) | 第35-36页 |
附录二: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结果 | 第36-37页 |
附录三: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创面组织SP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图 | 第37-40页 |
附录四:不同时间点各基因RT-PCR中的扩增及溶解曲线 | 第40-42页 |
附录五:实验过程照片 | 第42-43页 |
附录六: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 第43页 |
附录七:实验动物设施使用证明 | 第43-44页 |
文献综述 中医药外用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 第44-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