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引言第10-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理论意义第10-11页
        2、实践意义第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4页
        1、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2、国内文献综述第12-14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研究思路第14-15页
        2、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6-17页
        1、创新之处第16页
        2、存在的不足第16-17页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问题概述第17-27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诠释第17-21页
        1、生态文明建设第17页
        2、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第17-20页
        3、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主体第20-21页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问题的表征第21-23页
        1、理论界界定不一致第21-22页
        2、“公众”概念模糊不清第22页
        3、法律层面界定不规范第22-23页
        4、角色定位不明第23页
        5、公众参与受阻第23页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第23-27页
        1、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根本指导思想的依据第23-25页
        2、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内涵第25-27页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的界定第27-38页
    (一)界定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的意义第27-28页
        1、有利于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的主人翁意识第27页
        2、有利于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第27-28页
        3、有利于切实维护公众的生态权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28页
    (二)界定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的原则第28-30页
        1、利益相关性原则第28-29页
        2、广泛性原则第29-30页
        3、公平正义原则第30页
    (三)相关主体参与资格获取问题探讨第30-38页
        1、自然人第31-32页
        2、专家学者第32-33页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第33-34页
        4、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第34-35页
        5、组织主体第35-38页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第38-42页
    (一)相关信息传递者第38-39页
    (二)生态权益的维护者第39-40页
    (三)环境法律的立法者第40页
    (四)环境决策、法律制定和执行过程的监督者第40-42页
        1、公众是环境法律和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监督者第40-41页
        2、公众是环境法律和决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者第41-42页
四、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的功能阐释第42-53页
    (一)公众参与主体的主要功能第42-45页
        1、维护公众自身的生态权益第42-43页
        2、赋予环境管理政治正当性第43-44页
        3、促进环境立法和决策的科学化第44页
        4、确保环境立法和决策的民主化第44-45页
        5、缓解生态利益的冲突第45页
    (二)影响主体功能发挥的因素第45-48页
        1、经济发展水平第45-46页
        2、政府部门执政理念第46页
        3、相关法制创建第46-47页
        4、公众自身参与素养第47-48页
    (三)充分发挥公众主体功能的有效对策第48-53页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夯实公众参与的物质基础第49页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主体地位与职责第49页
        3、加强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拓宽实现公众生态权益的多元渠道第49-51页
        4、营造公众参与氛围,激发公众的主人翁意识第51页
        5、促进环保NGO发展,实现全民广泛有序参与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保安处分引入研究
下一篇:论虚假广告侵权连带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