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松多酚酰化衍生物制备、结构表征及其抗癌作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癌症的发生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现状第13-16页
        1.2.1 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第13-15页
        1.2.2 癌症的治疗现状第15-16页
    1.3 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1 植物多酚的结构特征第16-18页
        1.3.2 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第18-20页
    1.4 多酚类化合物化学修饰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1 氧酰化法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2 碳酰化法研究现状第21页
        1.4.3 多酚化合物化学修饰抗癌作用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5 多酚类化合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第22-24页
        1.5.1 改变肿瘤细胞周期第22-23页
        1.5.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第23页
        1.5.3 免疫调节杀伤肿瘤细胞第23页
        1.5.4 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第23-24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7页
        1.6.1 实验技术路线第24-25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7-43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7-29页
        2.1.1 试剂及药品第27-28页
        2.1.2 仪器设备第28-29页
        2.1.3 实验原料第29页
    2.2 松多酚提取及含量测定第29-30页
        2.2.1 松多酚的提取方法第29页
        2.2.2 松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9-30页
        2.2.3 松多酚纯度的测定方法第30页
    2.3 松多酚分离工艺条件优化第30-31页
        2.3.1 AB-8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第30页
        2.3.2 单因素实验第30-31页
        2.3.3 松多酚一级分离响应面优化第31页
    2.4 一级分离物PK成分分析第31-34页
        2.4.1 PK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第31-32页
        2.4.2 PK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第32-33页
        2.4.3 PK原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第33页
        2.4.4 PK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第33-34页
    2.5 PK二级分离条件的确定第34-35页
        2.5.1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第34页
        2.5.2 大孔树脂的解吸附第34页
        2.5.3 松多酚一级、二级分离物抗肿瘤活性筛选第34-35页
    2.6 二级分离物PK-40 的酰化衍生物制备第35-37页
        2.6.1 O-酰化反应物制备第35页
        2.6.2 C-酰化反应物制备第35-36页
        2.6.3 抗肿瘤细胞增殖C-酰化衍生物合成条件优化第36页
        2.6.4 PK-40 及CPK-40 化合物结构表征第36-37页
    2.7 PK-40 及CPK-40 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第37-40页
        2.7.1 酰化反应物细胞毒性试验第37页
        2.7.2 PK-40 及CPK-40 动物水平毒性实验第37页
        2.7.3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第37-38页
        2.7.4 实验分组及灌胃方法第38页
        2.7.5 小鼠脏体的测定第38页
        2.7.6 CPK-40 对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第38页
        2.7.7 S180小鼠肿瘤细胞周期的分析方法第38页
        2.7.8 S180小鼠肿瘤组织凋亡DNA含量第38-39页
        2.7.9 S180小鼠肿瘤细胞Bax、Bcl-2、TNF-α及Caspase-3 的测定第39页
        2.7.10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Tunel检测方法第39-40页
    2.8 CPK-40 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第40-41页
        2.8.1 荷瘤小鼠血常规测定第40页
        2.8.2 Con 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第40页
        2.8.3 小鼠单核细胞吞噬指数的测定第40-41页
    2.9 荷瘤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第41-42页
        2.9.1 组织匀浆液的制备及蛋白质含量测定第41页
        2.9.2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第41页
        2.9.3 总过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测定第41-42页
        2.9.4 谷胱甘肽 (GSH)的测定第42页
    2.10 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分析第42-43页
第3章 松多酚分离及抗癌组分的筛选第43-57页
    3.1 松球果鳞片提取物中多酚含量的分析第43-44页
    3.2 松多酚一级分离工艺优化第44-50页
        3.2.1 松多酚分离单因素实验第44-46页
        3.2.2 松多酚分离的响应面法研究第46-48页
        3.2.3 分离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第48-50页
    3.3 松多酚一级分离物PK成分分析第50-51页
    3.4 松多酚PK组分二级分离分析第51-53页
        3.4.1 PK二级分离树脂的静态吸附和解吸附第51-52页
        3.4.2 PK二级分离组分纯度分析第52-53页
    3.5 松多酚一、二级分离物体外抗肿瘤增殖活性的优化第53-56页
        3.5.1 PK多酚组分对7种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第53-54页
        3.5.2 多酚一级分离物对7种癌细胞增殖活性EC50值比较第54-55页
        3.5.3 二级分离各梯度组分对LOVO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第55-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松多酚PK-40 组分抗癌酰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第57-68页
    4.1 松多酚PK-40 组分酰化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分析第58-59页
        4.1.1 松多酚PK-40 组分酰化衍生物对LOVO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第58页
        4.1.2 OPK-40 及CPK-40 对LOVO肿瘤细胞抑制活性EC50值比较第58-59页
    4.2 松多酚PK-40 组分抗肿瘤细胞酰化衍生物制备条件优化第59-64页
    4.3 松多酚PK-40 组分及酰化衍生物结构表征第64-67页
        4.3.1 PK-40 酰化衍生物紫外光谱分析第64-66页
        4.3.2 CPK-40 衍生物红外光谱测定第66-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PK-40 及其衍生物对荷瘤小鼠生理功能影响及抑癌途径分析第68-92页
    5.1 PK-40 酰化衍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第68-69页
        5.1.1 PK-40 酰化衍生物脾细胞毒性实验第68-69页
        5.1.2 PK-40 及酰化衍生物急性毒性实验及治疗剂量的确定第69页
    5.2 CPK-40 作用下荷瘤小鼠的行为特征第69-72页
        5.2.1 CPK-40 对S180荷瘤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第69-70页
        5.2.2 CPK-40 对S180小鼠生长动态及死亡率的影响第70-71页
        5.2.3 CPK-40 对S180小鼠外观特征的影响第71页
        5.2.4 CPK-40 对S180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第71-72页
    5.3 CPK-40 对S180小鼠肿瘤的抑制率第72页
    5.4 CPK-40 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第72-75页
    5.5 CPK-40 对S180小鼠肿瘤组织细胞DNA含量的影响第75页
    5.6 免疫组化分析CPK-40 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第75-83页
        5.6.1 PK-40 及CPK-40 对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第75-76页
        5.6.2 CPK-40 对肿瘤组织凋亡蛋白表达率的影响第76-82页
        5.6.3 CPK-40 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第82-83页
    5.7 CPK-40 对S180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第83-87页
        5.7.1 CPK-40 对S180小鼠器官指数的影响第83-84页
        5.7.2 CPK-40 对S180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第84-85页
        5.7.3 CPK-40 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第85页
        5.7.4 CPK-40 对碳廓清指数的影响第85-86页
        5.7.5 CPK-40 对荷瘤小鼠脾细胞增殖的调节第86-87页
    5.8 PK-40 及CPK-40 对小鼠体内相关抗氧酶系的影响第87-91页
        5.8.1 CPK-40 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87-88页
        5.8.2 CPK-40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88-89页
        5.8.3 CPK-40 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第89-90页
        5.8.4 CPK-40 对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影响第90-91页
    5.9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储层裂缝预测研究
下一篇:西方现代稚拙派绘画的艺术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