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词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6页 |
前言 | 第17-22页 |
一、缺血性脑卒中 | 第17-18页 |
二、亚甲蓝与缺血性脑卒中 | 第18页 |
三、亚甲蓝的神经保护机制 | 第18-20页 |
四、线粒体自噬与缺血性脑卒中 | 第20-22页 |
第一部 亚甲蓝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性作用 | 第22-46页 |
一、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2-25页 |
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3. 主要试剂和配制方法 | 第23-25页 |
3.1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3.2 主要抗体 | 第24页 |
3.3 常用试剂配方 | 第24-2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1. pMCAO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 神经功能缺损测试 | 第26-29页 |
2.1 Zea Longa评分 | 第26-27页 |
2.2 姿势反射与肢体放置测验 | 第27-28页 |
2.3 爬格实验 | 第28-29页 |
3. 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e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与脑梗死体积测定 | 第29页 |
4. 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 Eosin, HE)染色 | 第29页 |
5. Fluoro-Jade B(FJB)和 TUNEL 染色 | 第29-31页 |
6. 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 | 第31页 |
7. 统计学处理 | 第31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31-42页 |
1. MB显著减少p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 | 第31-34页 |
1.1 MB对p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第31-33页 |
1.2 MB对pMCAO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 第33-34页 |
2. MB显著减少pMCAO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坏死、改善脑组织形态 | 第34-42页 |
2.1 MB改善脑缺血后脑组织形态 | 第34-36页 |
2.2 MB显著减少pMCAO大鼠脑组织坏死神经细胞数量 | 第36-39页 |
2.3 MB显著减少pMCAO大鼠脑组织RIP1 和RIP3 的表达 | 第39-42页 |
讨论 | 第42-46页 |
第二部 亚甲蓝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性作用机制 | 第46-69页 |
一、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46-50页 |
1.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页 |
3. 主要试剂和配制方法 | 第46-50页 |
3.1 主要试剂 | 第46-48页 |
3.2 主要抗体 | 第48页 |
3.3 常用试剂配方 | 第48-50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0-54页 |
1. 电镜样本采集及处理 | 第50页 |
2. PC12 细胞的培养与低氧处理 | 第50页 |
3. 探针分子测定细胞ROS变化 | 第50-51页 |
4. JC-1 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 第51-53页 |
5. 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 | 第53页 |
6. 统计学处理 | 第53-54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54-63页 |
1. MB增加了pMCAO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减少线粒体损伤 | 第54-57页 |
2. MB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减少由OGD造成的细胞损伤 | 第57-59页 |
3. MB通过阻止由OGD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诱导线粒体自噬的发生 | 第59-63页 |
讨论 | 第63-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附录 I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情况 | 第80-81页 |
附录Ⅱ 综述 | 第8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录Ⅲ 已发表论文 | 第93-102页 |
附录Ⅳ 已接收论文 | 第102-134页 |
个人简历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