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秦儒家欲观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孔子节欲观 | 第12-18页 |
2.1 孔子"欲"含义 | 第12-13页 |
2.1.1 生理需求 | 第12-13页 |
2.1.2 物质欲望 | 第13页 |
2.2 孔子"节欲"的本质特点 | 第13-14页 |
2.2.1 承认基本欲望的合理性 | 第13页 |
2.2.2 以礼节制欲望的膨胀 | 第13-14页 |
2.3 孔子"节欲"的实施途径 | 第14-18页 |
2.3.1 克己复礼 | 第14-16页 |
2.3.2 "四毋"的具体功夫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孟子寡欲观 | 第18-24页 |
3.1 孟子"欲"的基本涵义 | 第18-20页 |
3.1.1 欲是物质欲望 | 第18页 |
3.1.2 寡欲的目标是养心修性 | 第18-19页 |
3.1.3 欲求受道德规范制约 | 第19-20页 |
3.2 孟子"寡欲"特点 | 第20-22页 |
3.2.1 不能无欲,反对过欲 | 第20-21页 |
3.2.2 欲望有碍于道德践行 | 第21-22页 |
3.3 寡欲的实现途径 | 第22-24页 |
3.3.1 以道节欲 | 第22页 |
3.3.2 保本养心 | 第22-24页 |
第四章 荀子养欲观 | 第24-31页 |
4.1 荀子"欲"的真实涵义 | 第24-25页 |
4.1.1 欲是生理本能的要求 | 第24页 |
4.1.2 欲不可去,无穷尽 | 第24-25页 |
4.1.3 欲无所谓善恶 | 第25页 |
4.2 荀子"养欲"的特点 | 第25-28页 |
4.2.1 道欲 | 第25-26页 |
4.2.2 尽近 | 第26页 |
4.2.3 节求 | 第26-28页 |
4.3 荀子"养欲"的实现途径 | 第28-31页 |
4.3.1 协调社会物质和人们欲求之间的关系 | 第28页 |
4.3.2 以义制利,节制欲望 | 第28-29页 |
4.3.3 礼以别异,倡导养欲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先秦儒家欲观的当代价值 | 第31-35页 |
5.1 当今社会无限度追求欲求的不良影响 | 第31-32页 |
5.1.1 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生活环境 | 第31页 |
5.1.2 影响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 第31-32页 |
5.1.3 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党风建设 | 第32页 |
5.2 先秦儒家欲观对当今社会治理的重要启益 | 第32-35页 |
5.2.1 有利于全面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 | 第32-33页 |
5.2.2 有利于从无尽欲求的桎梏中摆脱出来 | 第33页 |
5.2.3 有利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第33-3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