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2.1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界定 | 第12页 |
2.2 国内外对“学困生”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2.2.1 国外关于“学困生”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2.2 国内关于“学困生”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3 高中英语“学困生”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页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17页 |
3 调查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17-20页 |
3.1 文献法 | 第17页 |
3.2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17页 |
3.2.2 调查研究对象 | 第17页 |
3.2.3 问卷调查的目的 | 第17页 |
3.2.4 问卷调查过程 | 第17-18页 |
3.3 观察法及过程 | 第18页 |
3.4 访谈法及过程 | 第18-19页 |
3.5 个案研究法 | 第19-20页 |
4调查研究结果 | 第20-25页 |
4.1 英语学科学习环境、教材、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 第20-21页 |
4.2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 | 第21页 |
4.3“学困生”类型的划分 | 第21-25页 |
4.3.1 动机不强型 | 第22页 |
4.3.2 信心不足型 | 第22-23页 |
4.3.3 学法不当型 | 第23页 |
4.3.4 意志薄弱型 | 第23-25页 |
5实证分析和讨论 | 第25-34页 |
5.1 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 第25-26页 |
5.1.1 英语学习策略缺乏 | 第25页 |
5.1.2 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不适宜 | 第25页 |
5.1.3 英语教材适用性差 | 第25页 |
5.1.4 英语学习兴趣缺乏 | 第25-26页 |
5.2 高中生英语“学困生”学习障碍分类 | 第26-28页 |
5.2.1 学科障碍 | 第26页 |
5.2.2 心理障碍 | 第26-27页 |
5.2.3 行为障碍 | 第27-28页 |
5.3 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基本原则 | 第28-30页 |
5.3.1 表扬激励原则 | 第28页 |
5.3.2 情感激励原则 | 第28页 |
5.3.3 发展性原则 | 第28-29页 |
5.3.4 尊重性原则 | 第29-30页 |
5.4 高中英语“学困生”调控策略 | 第30-34页 |
6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