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闽西客家民居园林庭院研究概述 | 第21-34页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庭院 | 第21页 |
2.1.2 园林庭院 | 第21页 |
2.1.3 客家民居园林庭院 | 第21-22页 |
2.2 闽西客家民居园林庭院的类刑分类 | 第22-28页 |
2.2.1 按空间形态分类 | 第22-26页 |
2.2.2 按用途分类 | 第26-28页 |
2.3 闽西客家民居园林庭院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2.4 闽西客家民居同林庭院文化脉络 | 第30-34页 |
2.4.1 闽西客家民居园林庭院的文化审美 | 第30-33页 |
2.4.2 闽西客家民居园林庭院的精神内涵 | 第33-34页 |
3 闽西客家民居园林庭院设计研究 | 第34-60页 |
3.1 闽西客家民居园林庭院构成要素分析 | 第34-44页 |
3.1.1 实体要素 | 第34-42页 |
3.1.2 虚体要素 | 第42-43页 |
3.1.3 园合要素 | 第43-44页 |
3.2 闽西客家民居建筑特色 | 第44-49页 |
3.2.1 土楼 | 第45-47页 |
3.2.2 九厅十八井 | 第47-48页 |
3.2.3 围龙屋 | 第48-49页 |
3.3 闽西客家民居园林庭院空间布局 | 第49-58页 |
3.3.1 闽西客家园林庭院的设计思想 | 第49-50页 |
3.3.2 闽西客家园林庭院平面组合布局 | 第50-53页 |
3.3.3 闽西客家园林庭院空间立面解析 | 第53-54页 |
3.3.4 闽西客家园林庭院空间功能特性 | 第54-58页 |
3.4 庭院意境营造 | 第58-60页 |
3.4.1 人文内涵 | 第58页 |
3.4.2 庭院意境 | 第58-60页 |
4 闽西客家民居园林庭院实例分析研究 | 第60-82页 |
4.1 振成楼、官厅、李氏大宗祠园林庭院分析 | 第60-76页 |
4.1.1 振成楼、官厅、李氏大宗祠概况简析 | 第60-63页 |
4.1.2 园林庭院类型差异分析 | 第63-64页 |
4.1.3 园林庭院构成要素差异分析 | 第64-69页 |
4.1.4 园林庭院空间结构差异分析 | 第69-75页 |
4.1.5 实例分析小结 | 第75-76页 |
4.2 振成楼、官厅、李氏大宗祠园林庭院优缺点总结 | 第76-78页 |
4.2.1 优点分析 | 第76-77页 |
4.2.2 缺点分析 | 第77-78页 |
4.3 改造对策 | 第78-82页 |
4.3.1 适当提高园林庭院整体绿化量 | 第78页 |
4.3.2 融合多样营造方法 | 第78-79页 |
4.3.3 合理利用大尺度庭院空间 | 第79页 |
4.3.4 充分利用当地山石材料 | 第79-80页 |
4.3.5 增设景观雕塑小品 | 第80页 |
4.3.6 增添休憩设施 | 第80-82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82-85页 |
5.1 结论 | 第82-83页 |
5.2 讨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