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采暖论文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供暖与节能设计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2-30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26页
        1.3.1 建筑节能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2 室内热环境研究现状第20-24页
        1.3.3 夏热冬冷地区供暖研究现状第24-26页
    1.4 研究内容与途径第26-28页
        1.4.1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2 研究途径第27-28页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28-30页
2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环境特征分析第30-54页
    2.1 研究范围界定第30-35页
    2.2 气候特征分析第35-38页
        2.2.1 地域气候条件概述第35页
        2.2.2 气候特征差异性分析第35-38页
    2.3 社会经济发展第38-44页
        2.3.1 社会要素现状第38-41页
        2.3.2 经济发展现状第41-44页
    2.4 住宅节能分析第44-51页
        2.4.1 住宅的热工性能第44-48页
        2.4.2 住宅供暖能耗状况第48-51页
    2.5 相关供暖标准第51-52页
    2.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3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冬季供暖现状调查分析第54-92页
    3.1 住宅冬季供暖实地调研概述第54-58页
        3.1.1 调研的时间与对象第54-55页
        3.1.2 调研的内容与方法第55-58页
        3.1.3 调研的仪器与设备第58页
    3.2 住宅供暖方式调查与分析第58-64页
        3.2.1 供暖方式现状第58-64页
        3.2.2 供暖方式特点第64页
    3.3 住宅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第64-89页
        3.3.1 非供暖住宅第65-72页
        3.3.2 分体空调供暖住宅第72-79页
        3.3.3 天然气壁挂炉供暖住宅第79-81页
        3.3.4 热电联产集中供暖住宅第81-84页
        3.3.5 水源热泵小区集中供暖住宅第84-87页
        3.3.6 室内热环境综合分析第87-89页
    3.4 住宅供暖存在的问题第89-91页
        3.4.1 供暖方式缺少科学引导第89页
        3.4.2 热工分区不能体现差异第89-90页
        3.4.3 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不够准确第90-91页
        3.4.4 围护结构节能措施有待优化第91页
    3.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4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供暖气候分区研究第92-112页
    4.1 气候分区概述第92-94页
        4.1.1 供暖气候分区的意义第92-93页
        4.1.2 供暖气候分区的原则第93-94页
    4.2 供暖气候分区指标选取第94-102页
        4.2.1 常用分区指标第94-95页
        4.2.2 分区指标确定第95-99页
        4.2.3 分区指标特征第99-102页
    4.3 供暖气候分区方法第102-105页
        4.3.1 气候分区方法概述第102页
        4.3.2 系统聚类分析应用第102-105页
    4.4 供暖气候分区结果确立第105-109页
        4.4.1 供暖气候分区表第105-107页
        4.4.2 供暖气候分区图第107-109页
    4.5 本章小结第109-112页
5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冬季供暖特征及设计参数研究第112-144页
    5.1 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特征第112-119页
        5.1.1 室内温度第112-115页
        5.1.2 相对湿度第115-117页
        5.1.3 室内风速第117-118页
        5.1.4 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第118-119页
    5.2 居民行为特征分析第119-121页
        5.2.1 人员类别第119页
        5.2.2 居民在室行为特征及热需求第119-120页
        5.2.3 居民通风调节适应行为第120-121页
    5.3 冬季室内着装习惯第121-125页
        5.3.1 服装热阻概述第121页
        5.3.2 平均服装热阻第121-125页
    5.4 人体热舒适适应性特征分析第125-130页
        5.4.1 在室服装热阻分布特征第125-129页
        5.4.2 居民环境适应性分析第129-130页
    5.5 冬季供暖住宅室内设计参数修正第130-142页
        5.5.1 设计参数影响因素的确定第131页
        5.5.2 AMV-PPD评价指标的应用第131-133页
        5.5.3 各分区室内设计参数的修正第133-142页
    5.6 供暖室内设计参数的应用及优化效果第142页
    5.7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6 夏热冬冷地区各气候分区供暖适宜性研究第144-162页
    6.1 住宅供暖相关概述第144-145页
        6.1.1 供暖方式第144页
        6.1.2 供暖模式第144-145页
    6.2 不同供暖方式特点分析第145-148页
        6.2.1 现有供暖方式特点第145-146页
        6.2.2 供暖方式评价对比第146-148页
    6.3 供暖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48-153页
        6.3.1 地域气候条件第148-150页
        6.3.2 住宅围护结构性能第150-152页
        6.3.3 居民在室行为特征第152页
        6.3.4 供暖经济性第152-153页
        6.3.5 供暖舒适度第153页
    6.4 不同分区适宜的供暖方式选择第153-161页
        6.4.1 气候分区与供暖方式关系第153-154页
        6.4.2 各分区供暖特征分析第154-156页
        6.4.3 北部高供暖Ⅰ区适宜的供暖方式第156-158页
        6.4.4 中部供暖过渡Ⅱ区适宜的供暖方式第158-160页
        6.4.5 南部低供暖Ⅲ区的供暖方式第160-161页
    6.5 本章小结第161-162页
7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研究第162-188页
    7.1 气候分区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分析第162-163页
    7.2 住宅单体节能设计策略第163-173页
        7.2.1 建筑朝向选择第163-164页
        7.2.2 住宅体形优化第164-173页
    7.3 住宅围护结构优化措施第173-187页
        7.3.1 窗墙比与窗户设计优化第173-183页
        7.3.2 围护结构节能构造优化第183-186页
        7.3.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优化第186-187页
    7.4 本章小结第187-188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88-190页
    8.1 研究结论第188-189页
    8.2 研究前瞻第189-190页
致谢第190-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0页
附录A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供暖气候分区图第200-202页
附录B 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城市住宅供暖设计 气候分区情况及气象参数表第202-204页
附录C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购方向选择与文化企业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GP与FP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