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基于信贷员视角的农地产权抵押贷款模式优化研究--以“杨凌模式”为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3-14页
        1.2.1 研究意义第13页
        1.2.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17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7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7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21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页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21-22页
第二章 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相关理论基础第22-29页
    2.1 产权理论第22-24页
        2.1.1 产权理论概述第22页
        2.1.2 土地产权理论第22-23页
        2.1.3 产权管制第23-24页
    2.2 交易费用理论第24-27页
        2.2.1 交易费用的内涵第24-25页
        2.2.2 交易费用下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组织方式的选择第25-26页
        2.2.3 交易费用下中介组织的选择第26-27页
    2.3 农地产权抵押贷款供给主体研究第27-29页
        2.3.1 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供给主体范围第27页
        2.3.2 农地产权抵押贷款供给主体行为研究第27-29页
第三章 农地产权抵押贷款典型模式分析第29-36页
    3.1 农地产权抵押贷款三种基本模式第29-30页
        3.1.1 政府主导型第29页
        3.1.2 农户集体自发型第29页
        3.1.3 市场主导型第29-30页
    3.2 政府主导型农地产权抵押贷款模式—“杨凌模式”分析第30-36页
        3.2.1 现状分析第30-33页
        3.2.2 特征分析第33-34页
        3.2.3 不足分析第34-36页
第四章 信贷员视角下农地产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实证分析第36-45页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特征分析第36-38页
        4.1.1 研究数据来源第36-37页
        4.1.2 样本基本特征第37-38页
    4.2 模型构建第38-45页
        4.2.1 变量选取第38-40页
        4.2.2 模型设定第40-41页
        4.2.3 模型检验与参数估计第41-42页
        4.2.4 结果分析第42-45页
第五章 国内农地产权抵押贷款模式经验借鉴第45-48页
    5.1 “同心模式”借鉴第45-46页
    5.2 “高陵模式”借鉴第46-47页
    5.3 对“杨凌模式”优化启示第47-48页
        5.3.1 发挥基层组织的重要性第47页
        5.3.2 做好农地产权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工作第47-48页
第六章 优化政策第48-52页
    6.1 优化目标第48-49页
    6.2 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第49-52页
        6.2.1 加强法律保障第49-50页
        6.2.2 加快专业化农地产权评估机构的建设第50页
        6.2.3 加强市场与民间组织参与第50-51页
        6.2.4 建设多层次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第51-52页
第七章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附件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下一篇:结冰湖泊冰下溶解氧浓度变化的离散小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