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及立法完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前言 | 第10-16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6页 |
| 2 我国民间借贷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28页 |
| ·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 ·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原因 | 第17-20页 |
| ·金融机构信贷政策的影响 | 第17-20页 |
| ·利益驱动影响 | 第20页 |
| ·社会转型与外来因素影响 | 第20页 |
| ·我国民间借贷特点 | 第20-23页 |
| ·我国民间借贷主体的多样化 | 第20-21页 |
| ·资金来源的广泛性与复杂性 | 第21页 |
| ·民间借贷的形式和用途多样性 | 第21-22页 |
| ·民间借贷的高效率与高风险并存 | 第22-23页 |
| ·民间借贷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23页 |
| ·民间借贷的社会影响 | 第23-25页 |
| ·积极影响 | 第23-24页 |
| ·消极影响 | 第24-25页 |
| ·民间借贷发展的趋势 | 第25-28页 |
| ·民间借贷向产业化发展 | 第25-26页 |
| ·民间借贷法制化趋势 | 第26页 |
| ·民间借贷向正规金融发展 | 第26-28页 |
| 3 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 ·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 ·政府对民间借贷的态度 | 第28-29页 |
| ·传统金融业的严格管制制度 | 第29-30页 |
| ·民间借贷的严格管制制度 | 第30页 |
| ·我国现行民间借贷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概况 | 第30-31页 |
| ·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 ·我国民间借贷监管的法律缺陷 | 第31-32页 |
| ·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机制缺位 | 第32-34页 |
| 4 境外和中国香港地区民间借贷监管的经验 | 第34-46页 |
| ·境外及香港地区的民间借贷监管立法状况 | 第34-40页 |
| ·美国的民间借贷 | 第34-36页 |
| ·日本的民间借贷 | 第36-38页 |
| ·印度的民间借贷 | 第38-39页 |
| ·我国香港地区的民间借贷 | 第39-40页 |
| ·境外民间借贷监管立法之借鉴 | 第40-46页 |
| ·通过立法确定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 第43页 |
| ·确立正式监管机构、职权及程序 | 第43-44页 |
| ·建立并发挥民间借贷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 | 第44页 |
| ·建立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相结合的模式 | 第44-45页 |
| ·完善民间借贷的准入制度 | 第45-46页 |
| 5 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及立法完善的制度设计 | 第46-58页 |
| ·我国民间借贷的立法完善 | 第46-50页 |
| ·确立民间借贷合法地位 | 第46-47页 |
| ·建立新的法律或法规规章 | 第47-48页 |
| ·现有法律法规的修改 | 第48-50页 |
| ·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制度建设 | 第50-54页 |
| ·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 第50-53页 |
| ·建立混合监管模式 | 第53-54页 |
| ·其它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 第54-58页 |
| ·行业准入制度 | 第54-55页 |
| ·资金来源与用途审查制度 | 第55页 |
| ·破产法律制度 | 第55-56页 |
| ·担保、税收法律制度 | 第56-58页 |
| 6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