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超图像处理的HIFU治疗无损测温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1.3.2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于B超图像无损测温的基本算法 | 第16-28页 |
2.1 HIFU实验 | 第16-17页 |
2.2 B超图像数据预处理 | 第17-21页 |
2.2.1 颜色模型 | 第17-19页 |
2.2.2 图像灰度化处理 | 第19-20页 |
2.2.3 灰度图像差值处理 | 第20-21页 |
2.3 常用的基于B超图像无损测温算法 | 第21-26页 |
2.3.1 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 | 第21-22页 |
2.3.2 灰度均值法 | 第22-23页 |
2.3.3 离散傅立叶变换分离低频分量法 | 第23-25页 |
2.3.4 其他方法综述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离散Walsh变换的无损测温方法 | 第28-38页 |
3.1Walsh变换基本原理 | 第28-32页 |
3.1.1 Walsh函数的表示和推导 | 第28-30页 |
3.1.2 一维离散Walsh变换 | 第30-31页 |
3.1.3 二维离散Walsh变换 | 第31-32页 |
3.2 二维离散Walsh变换分离低频分量的实现 | 第32页 |
3.3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基于灰度概率分布-交叉熵的无损测温方法 | 第38-44页 |
4.1 灰度概率分布图 | 第38-40页 |
4.2 交叉熵 | 第40-41页 |
4.3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