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明清小说“双姝”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6页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第8-9页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第9页
    三、研究现状第9-14页
    四、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双姝”模式的神话原型及文学渊源第16-27页
    第一 节“一男二女”范式的神话原型第16-21页
    第二节“双姝对比”范式的文学渊源第21-27页
第二章 小说“双姝”模式的历代传承和发展第27-56页
    第一节 神话、仙话、人 话的流变 — —明 前小说“双 姝”模式第27-34页
    第二节 世俗生活的真实画卷 — —明 代小说“双 姝”模式第34-39页
    第三节 双姝小说的全面繁荣 — —清 代小说“双 姝”模式第39-56页
        一、女性形象内涵丰富第40-44页
        二、“双姝”模式在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固化第44-48页
        三、“效英皇”情结第48-50页
        四、“二女”相对形象的成功刻画第50-56页
第三章“双姝”模式的经典作品与作者的创作心态第56-88页
    第一节 《 聊斋志异 》与 文人创作心态第56-72页
        一、《聊斋志 异》“双姝”模式特点第59-66页
        二、《聊斋志异》双姝故事深层意蕴第66-69页
        三、《聊斋志异》双姝故事创作心态第69-72页
    第二节“钗黛合一”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第72-88页
        一、《红楼梦》双姝形象第72-78页
        二、《红楼梦》双姝技法第78-84页
        三、末世的创作心态第84-88页
第四章“双姝”模式的艺术特色与美学阐释第88-104页
    第一节“双姝”模式的艺术特色第88-97页
        一、影响小说篇章结构第88-93页
        二、塑造人物形象第93-96页
        三、双姝形象审美内涵第96-97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双姝”模 式影响的美学阐释第97-104页
        一、“美善兼济”与理想女性人格塑造第97-99页
        二、相反相成的辩证思想与二女相反性格设置第99-100页
        三、“阳奇阴偶”与一男二女结构第100-101页
        四、“和合”精神与二女关系处理第101-102页
        五、大团圆结局背后的“中和”文化意识与佛学思维第102-104页
余论 苏曼殊双姝小说第10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4页
附录第124-137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137-138页
后记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分析
下一篇:百龄及其《守意龛诗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