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理论背景 | 第11页 |
1.1.2 实践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崇高人生观的理论概述 | 第20-29页 |
2.1 人之崇高的涵义演变 | 第20-22页 |
2.1.1 庄严巨大之崇高 | 第20页 |
2.1.2 自我保全之崇高 | 第20-21页 |
2.1.3 趋于无限之崇高 | 第21页 |
2.1.4 理念呈现之崇高 | 第21-22页 |
2.2 崇高人生观的本质规定 | 第22-25页 |
2.2.1 崇高要求消除人对物的依赖性 | 第22-23页 |
2.2.2 崇高是生命力瞬间迸发的喜悦 | 第23-24页 |
2.2.3 崇高是人应有的理想存在方式 | 第24-25页 |
2.3 崇高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2.3.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第25-26页 |
2.3.2 西方经典美学崇高理论 | 第26-27页 |
2.3.3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崇高人生观的精神性价值定位 | 第29-40页 |
3.1 崇高人生观是服从权威和超越权威的辩证统一 | 第29-33页 |
3.1.1 崇高人生观不是强加的意志 | 第29-30页 |
3.1.2 崇高人生观是对权威的服从 | 第30-31页 |
3.1.3 崇高人生观是对权威的超越 | 第31-33页 |
3.2 崇高人生观是对理想现实和现实理想的辩证统一 | 第33-36页 |
3.2.1 崇高人生观是对理想的肯定 | 第33-34页 |
3.2.2 崇高人生观是对现实的否定 | 第34-35页 |
3.2.3 崇高人生观是对现实的否定之否定 | 第35-36页 |
3.3 崇高人生观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 第36-40页 |
3.3.1 崇高人生观是人合规律性的体现 | 第36-37页 |
3.3.2 崇高人生观是人合目的性的要求 | 第37-38页 |
3.3.3 崇高人生观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向度 | 第38-40页 |
第4章 异化崇高人生观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分析 | 第40-45页 |
4.1 异化崇高人生观的表现形式 | 第40-42页 |
4.1.1 人生功利主义渐起 | 第40-41页 |
4.1.2 人生实用主义抬头 | 第41页 |
4.1.3 人生虚无主义兴起 | 第41-42页 |
4.2 崇高人生观异化的成因分析 | 第42-45页 |
4.2.1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 第42-43页 |
4.2.2 科学主义思潮盛行 | 第43页 |
4.2.3 西方民主悄然渗入 | 第43-45页 |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崇高人生观的三重维度 | 第45-55页 |
5.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美学化是培育崇高人生观的感性维度 | 第45-48页 |
5.1.1 深化崇高官能的情感体验 | 第45-46页 |
5.1.2 力求价值追求的无利害性 | 第46-47页 |
5.1.3 追寻崇高人生的积极自由 | 第47-48页 |
5.2 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理论化是培育崇高人生观的理性维度 | 第48-51页 |
5.2.1 明确崇高人生观的学理范畴 | 第48-49页 |
5.2.2 论证崇高人生观的辩证逻辑 | 第49-50页 |
5.2.3 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崇高人生观的理论任务 | 第50-51页 |
5.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践化是培育崇高人生观的践行维度 | 第51-55页 |
5.3.1 探求真理知识:引导崇高真理观 | 第51-52页 |
5.3.2 坚守人生信仰:树立崇高理想观 | 第52-53页 |
5.3.3 融入时代发展:恪守崇高国家观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