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轨道物业 | 第21页 |
2.1.2 轨道物业综合开发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2.1 TOD理论 | 第22-24页 |
2.2.2 行动者网络理论 | 第24-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相关城市轨道站点物业综合开发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 第29-39页 |
3.1 香港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模式 | 第29-32页 |
3.2 内地城市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模式 | 第32-35页 |
3.3 国外城市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模式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重庆轨道交通站点物业综合开发现状及潜在价值 | 第39-57页 |
4.1 开发现状 | 第39-45页 |
4.1.1 上盖物业开发现状 | 第40-42页 |
4.1.2 站点空间开发现状 | 第42-45页 |
4.2 轨道站点物业开发现存的问题 | 第45-48页 |
4.2.1 开发规划方面 | 第45-46页 |
4.2.2 开发土地方面 | 第46-47页 |
4.2.3 土地收益方面 | 第47-48页 |
4.3 轨道站点物业潜在价值分析 | 第48-55页 |
4.3.1 上盖及站点空间开发规划 | 第48-51页 |
4.3.2 上盖及站点空间开发商业价值分析 | 第51-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重庆市“轨道+物业”模式研究 | 第57-73页 |
5.1 研究对象及研究工具解析 | 第57-60页 |
5.1.1 研究对象解析 | 第57-58页 |
5.1.2 研究工具选择 | 第58-59页 |
5.1.3 研究工具的适用性分析 | 第59-60页 |
5.2 重庆“轨道+物业”模式的行动者网络构建 | 第60-63页 |
5.2.1 问题呈现阶段 | 第60-61页 |
5.2.2 权益赋予阶段 | 第61页 |
5.2.3 征召与动员阶段 | 第61-62页 |
5.2.4 异议阶段 | 第62-63页 |
5.3 重庆市“轨道+物业”模式运行方式解析 | 第63-71页 |
5.3.1“定位”分析 | 第64-66页 |
5.3.2“方式”解析 | 第66-68页 |
5.3.3“路径”梳理 | 第68-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重庆市“轨道+物业”模式验证分析 | 第73-83页 |
6.1 项目简介 | 第73-74页 |
6.2 运作分析 | 第74-77页 |
6.3 定量论证 | 第77-81页 |
6.4 实施建议 | 第81-8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